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32章 反常的溃退来自后方的神谕

第132章 反常的溃退来自后方的神谕(1 / 4)

黎明未亮,风先起。

东郡之地的枯河滩像一条晒白了的骨,横在大漠与平畴之间。

地面龟裂,风穿裂缝而过,嘶嘶作响,像久病之人的喘。

昨夜还在火光里奔突的辎重车,此刻却沿着同一条线,极规整地拉出深到犯忌的车辙,仿佛有人故意拿刻刀,一刀刀刻在地皮上。

夏侯渊勒住马,回头望去。

队列无鼓,无号,旗束于鞍侧,盔甲外又罩一层粗麻,连亮面也用泥抹暗了。

他们看上去像一支被打散了骨的队伍,乍看溃不成军,细看却步伐齐整,每一步都落在同一条“隐线”

上。

那条“隐线”

,来自后方。

不久前,来自中军的飞骑三进三出,带来三道密封的竹简。

竹简封口用黑漆滴蜡,其上只有两字:神谕。

第一道神谕:弃饰求真。

沿途舍弃一切会让“败相”

显得做作的道具,盔坠可断,披风可撕,唯独刀脊不可弯。

第二道神谕:刻痕留影。

辎重车“故意”

压实枯河滩,辘轳联刻,凿出“好看”

的败走痕迹。

第三道神谕:不筑、不守、不言战。

到滩即止,背风而坐,列锅不生火,立营不立桩,任由斥候在外围游弋,只要“看”

,不要“动”

夏侯渊拆开第三简时,眉峰曾狠狠一拧。

他是快将,最会“动”

可军令如山,他把缰绳一抽,照做了。

直到此刻,空滩风响,他忽然明白“背风而坐”

的妙——风从背后推来,把人影一寸寸压扁,远远看去,像一群手忙脚乱、坍塌着后退的兵。

“将军,”

副将压低声音,“真不立栅?”

“立个屁。”

夏侯渊吐了个字,自己也觉得好笑,“今日不立栅。

今日,我们是败兵。”

他把笑意收了,五指在马鞍上轻叩。

那是他代替战鼓的节拍。

他不看前方,也不看身侧,只盯着远处天边淡得像一层灰的光。

他知道,真正的“鼓”

不在他这里。

“……后方的主心骨,盯着星。”

他心想。

——

许都方向,中军观星台。

铜盘、分度仪、墨尺、刻条在灯火间交织,像一座会呼吸的器物。

黄月英褪去袖口上的布套,拇指和食指夹住一根细若丝的悬线,轻轻拨了一下。

悬线中央一枚特制针心缓缓复位,又微不可查地偏了半分。

她把偏差刻在铜面新镌的“误差条”

上,再抬眸看向案前的人。

郭嘉披着狐裘,神色寡淡,像远处那层灰光。

他把掌心放在罗盘边,指尖很稳,眼眸却在风起时闪了一下——那根看不见的弦又被风拨动了。

罗盘面上微光流转,宛如一团红砂在铜盘上悄悄迁徙。

那团“血色流沙”

,代表着吕布的主锋。

此刻它确实偏了半指,朝着枯河滩“好看的车辙”

流去。

“有效。”

黄月英吐出两个字。

郭嘉应:“第一道神谕生效。”

声音淡得像是从另一个人那里借来。

他没有解释“神谕”

二字——这不是神在说话,是他用“天”

的刻度去指导“地”

的走位,是将不见之气化为可见之线。

他以黄月英的器为眼,借“杀气流向”

的偏转为尺,把敌人的脚步挪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上。

诸将不理解,于是他把命令写成“神谕”

神谕不讲理,神谕只要服从。

阿芷端来温热的汤。

他接过,抿两口,热度从舌尖散到胸口,却只让心口那根弦更紧。

他轻声问:“第二道神谕送到了吗?”

“已到。”

鸩从阴影里现身,语气平平,“夏侯将军照做。

车辙很深,很整齐,很——招人喜欢。”

郭嘉笑了笑:“给他看,就是要让他喜欢。”

他转笔在竹牍上写下一行短令,“第三道神谕:再退半里。

背风。

停。”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 钢铁先驱 被废三年后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