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12章 文若的忧虑流水的黄金

第112章 文若的忧虑流水的黄金(3 / 5)

,“你我都知道,这‘路’不是路,是旗。

旗要现在立起来。

天子从东来,我们要有一条正正的道请他走。

你若让天子踩泥,我们今后说‘不扰民’四字,便要打折。”

荀彧直视着他,眼下那一点忧愁更深。

半晌,他缓缓吐出两字:“代价。”

“我从不说代价轻。”

郭嘉又把铜盘合上,把裂痕收进匣里,“所以我开粥棚,让人不至于饿;我开丝票,让工不至于叛;我放影子,让市不至于死。

——文若,我不是要你信我的胆大,我要你信我能收。”

荀彧皱着眉梢,沉思。

片刻,他点了点头,“我可以再撑。

你也要给我一条线。”

“二十天。”

郭嘉答,“二十天之内,我给你看‘水’回来的路。”

他顿了顿,目光往帘外一掠,“从‘庙桥’刻下‘正逆之界’那日算起。”

荀彧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他拱手,转身离帐。

……

许县北门外的空地上,第一段“讨逆路”

开工第三日。

雾气被成排的灰石与石灰熏散,泥土翻成了层与层的断面,像一本摊开的地书。

一排排工夫好的匠人抡着夯杵,一下一下砸实,夯杵落下的闷响传到很远,与河边的水声混在一起,像是有人在熬药。

熬的不是汤,是路。

路旁立起了第一根木标,上书两字:讨逆。

字是新刻的,刀痕还带着木刺。

一个抱孩子的妇人站在路边看了很久,孩子伸手去抓那两个字的笔画,被她摁住。

她看着那两个字下面的小字:“王师之路,不扰民。”

她的喉咙像被什么顶了一下,眼底一热,没让它流出来。

她知道自己家旁的那片田,被那条线“绕”

开了。

也有不懂这些字的老兵从远处经过,摸了摸木标,咧嘴笑:“好看。”

河那边,几辆牛车正往这边晃,车上盖着草帘。

草帘掀开,是一块块青石。

押车的是几个青衣,目光狐疑,见到沿路安置的“王师不扰民”

牌,又看见市里来的人拿着丝票过来领钱,脸上的笑比风还快。

他也兴奋——好生意,快钱。

风里夹着一个字:“金”

有人在私下里嘀咕:现在有的是钱。

南市的“影子柜”

又开了两个,换息的价比昨日又高了一分。

队尾有人踩着泥水往前挤,嘴上说:“换一换,换了好做生意。”

有人笑:“做什么生意?”

那人说:“买盐、买布、买柴、买……买王师的柴。”

都吏带着两名书吏走到柜前,拱手,声音不高:“敢问诸位柜主,来书何处?愿以丝票换息,理当有名。”

柜主笑,不答。

书吏把笔蘸了墨,在柜边写下两个小字:“在案”

人群散了一点,又聚回来。

钱的味道比墨更有力。

风从北来。

鼓声远远地传过河,再被水吞掉一半。

曹军的营旗在远处起伏,像一排排黑色的树。

路上的石仍旧一块一块铺下去,木标又立起一根,上书:“正逆之界”

刻字的人手稳,每一笔都深。

旁边有学童站着念,念得认真:“正——逆——之——界——”

器材声、人声、鼓声、童声,都落入一条看不见的“账”

里。

那账不在簿上,在人的心里。

……

日偏西,荀彧又回到算房。

“今日流水”

,主簿很快报上来:“七千九百一十缗。”

荀彧点头,索性把“流水”

两字亲手写在簿上。

写完,他把绣着“令”

字的小印很轻地按在旁边,红印一落,他的指尖也落在那两个字上,停了半刻。

“文若大人,新令可否下?”

长随小心问。

“下。”

荀彧道,“影子柜,不许强禁,只许‘问名’。

丝票价,不许涨。

粥棚的姜,再添一把。”

“遵命。”

荀彧看着他们退下,忽然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钢铁先驱 被废三年后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