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09章 最好的甲方唯一的知音

第109章 最好的甲方唯一的知音(3 / 6)

>曹操也笑,笑意里却有一点真挚的沉静。

他从袖中取出一物,半方小木匣,开启,内有一方半印,雕“相府事机”

,印下刻一横线,留一半空白。

“此印为半印。

你所立灯、所布礼、所调钱、所系法,凡急事,用之可先行后奏。

若有过,过在我。”

郭嘉接印,掌心的温度把印的棱角一寸寸摸热。

胸中那只无形的手收了爪。

他作揖,不多礼,只一句:“这便是天下最好的‘甲方’。”

曹操摆手:“也要最好的‘乙方’。”

话锋一转,忽地压低,“我只问一件——你的命,在这灯下还撑得住?”

郭嘉眼里有笑意,笑意里藏着苦:“撑得住,若‘稍’。”

“稍。”

曹操点头,回身出廊,像把这一字按在自己胸口。

——

“甲方”

的考卷来得总是快。

未时,尚书台连呈两纸。

一纸出自部分旧贵与几名礼官联合之奏,言“策问惑众、问灯扰礼,请撤台息灯”

;另一纸来自市署少吏所拟,言“‘愿’印被奸商套挟,市面私换‘愿票’,扰乱秩序,请开刀示威”

两纸风味迥异,一个以“礼”

为名,一个以“法”

为名,合在一起却是一张想要掀翻案几的手。

“‘回声井’已吃过两遍这类话。”

荀彧把奏纸放下,淡淡,“今日不过换个笔。”

“刀在墙上。”

曹操的指背敲在案沿,敲出一个并不急的节拍,“墙还在。”

郭嘉看完两纸,提笔写了四句,交礼部:“四不之约:不收名,不授位,不夺言,不从众。

策台留,问字在,礼官须在旁问‘安’,法官须在旁看‘稍’。

凡以‘愿’套利者,先撤其票,押入灯下一日抄《小司徒职》,再于‘暗秤’前称一次担,轻出二成以佐赈,不入狱,不受刑。

若复犯,三次之后,入‘墙’——刀不必出,墙内禁足三日,灯下抄章三纸。”

荀攸笑:“你叫他们去做‘灯工’。”

“让他的手学会抖的原因不在刀。”

郭嘉把四句递给荀彧,“礼官再添一条:‘祖在门外,勿携入灯。

’”

曹操看着他,忽而不笑:“这便是你要的‘甲方’办事——我不问过程,只扛结果。

行。

尚书台,照办。”

“诺。”

荀彧领命。

——

黄昏,太学南墙。

“策台”

前,新添一行小字:“章不入名,名不入章。”

台下,一位衣襟清苦的年轻人正写到“刀在墙上,不出亦可制人”

,笔锋忽地抖了一下。

他抬眼,灯旁立着一块小木牌,牌上写“稍”

他深吸一口气,慢慢落笔。

写完,他按“愿”

,立起,躬身退至灯外。

礼官用不高不低的声音读了一遍他的章,读到“愿与风行,礼以火缓”

,灯影恰在他脸上收了半寸,像把火候调到恰好。

市署西廊,“回声井”

吃到一句刺耳的话:“女乱政,以纸惑众。”

鼓声连回三下,每一回后都跟一个“问”

到第三个“问”

,井像打了个哈欠,停了。

说这话的小吏站在井旁,耳根子红,手心出汗。

他看了看手袖,自己扯下一根线,丢进井里——线沉了,鼓不动了。

他怔了一息,转身往“八风问灯”

而去,站在“愿灯”

旁盯着看。

看着看着,他手便不抖。

待退时,他在袖里写了三个字——“愿在心”

太仓西角,“暗仓秤”

边一位押车汉子故意把车压斜,想少露刻度。

沙仍沿正槽下落,红漆露该露的一截。

他咧嘴笑,拍着车档:“秤公道,人也别藏了。”

守仓的兵不笑,只用“愿”

印在他手背轻轻盖了一下。

红意一晕,汉子站得更直。

北门“倒锁”

处,有只细手从门缝试锁。

锁心“嗒”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钢铁先驱 被废三年后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