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走上前,写了三个字:“愿在手。”
“策箱”
一箱箱自许都起,沿北门驿站、南市驿棚,过陈留、谯、濮阳、颍川,直到江汉水网。
每过一处,“愿灯”
照一次影,影落纸角一小弯。
驿卒背箱如背灯,沿道而行。
市井间最爱新鲜的流言想要攀附:有说“朝廷征贤”
,有说“科举将开”
。
“回声井”
吃了几口,一连三个“问”
,话便漏了底:不录名、不给官、不给钱,只问章。
市人笑,笑声不大,却把一些急躁的脚步敲慢了。
——
午后,东廊启封第一批回章。
礼官、荀攸、卫峥分坐三案,收、除、按。
旁桌放着“回声井”
今晨的三条记事与“暗仓秤”
所记的车重,供比照。
郭嘉入座,先不看字,先看灯影。
影线细、粗、长、短,都记着一个地方的风。
一张纸角的影清而薄,是江汉之风;另一张影稍重且偏,是陈留北驿的风。
他指尖在两纸间轻轻一按,胸中那只无形的手像被这一按按住。
“此二纸,”
荀彧把两卷推到他手下,“一来自荆州,一来自隆中。”
第一卷纸角压着一枚极细的“月”
,不香,且干。
字由第三问起:“空在灯外,空在章外,空在愿内。
愿不署名,是为空;礼不夺人,是为空;阵不满,是为留。”
其后写“阵”
:“阵不动而胜,非以守,乃以让——让道不让心,让势不让纲。”
再言“刀在墙上”
:“刀非畏,乃度。
度人之心,度法之边,度己之。”
末尾一句如针:“风从愿入,愿从手起。”
第二卷字不多,气甚长:“阵者,分也,聚也;不动而胜者,胜其心。”
又云,“刀在墙上,墙即法;法不出,出则杀一而救十。”
第三问只八字:弦不在琴,刀常在墙。
页角有一粒小小的“隆”
,藏得像露珠。
最后添一句:“三顾何必?有灯即见。”
郭嘉看完,嘴角有笑,笑里带着一寸疲。
他合起两卷,叠的位置恰让两弯灯影重合。
“他不来。”
他轻声,“不来,亦足矣。”
“足在何处?”
曹操自窗边回身。
“足在‘见’。”
郭嘉道,“‘三顾茅庐’不在脚在马,在心在灯。
我们见了他的心,他见了我们的灯。
此后,他在荆州设‘空’,我们在许都留‘空’,风自来回。
需时,一纸再来,不劳三顾。”
曹操笑,笑意里有一种欣然的收放:“不揽人,却揽心。”
“揽心,方能动事。”
郭嘉指向第二卷角,“此‘隆’虽小,灯影可验,是隆中之客。
隆中既有客,荆州自有局。
与其抢,不如顺。
顺他于荆州,顺我于许都。
将来三分既成,他自会出。”
“回他何言?”
荀攸问。
“仍是一纸。”
郭嘉提笔三行:“阵不满,空自留。
刀在墙上,法在心上。
愿与风行,礼以火缓。”
纸末不署名,只压“愿”
“安”
“稍”
,以“风梁”
刻度替灯影。
封入策箱,付卫峥。
——
“甲方”
的影子在此刻落在檐下。
曹操不坐,负手立廊,忽道:“子奉,这一出‘策问’,你把灯、礼、钱、法都扯到一处。
我问你一句——你要什么样的‘甲方’?”
郭嘉一愣,随即笑:“出地与名义,出钱与口粮,给半印、给空白,信其所为、替其所过,不催其时、不问其术,事成不夺功,事难不卸责。
若必有四字,曰:‘不折手、会点灯’。”
屋内众人都笑。
荀彧笑得温:“‘不折手’者,不以一时之胜折手中人;‘会点灯’者,知何时亮、何时遮。
天下能当此者,除丞相,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