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110章 神工就位天翻地覆

第110章 神工就位天翻地覆(1 / 5)

卯时的风像从一口巨大的肺里吐出,再缓缓吸回。

许都新墙沿线,匠徒们把最后一枚铜扣按进“风梁”

的榫口,铜扣与石槽对齿的那一下“叮”

,脆而不刺,像在一张看不见的图纸上点了最后一个勾。

太学南墙“八风问灯”

先于鸡鸣亮起,中央“愿灯”

静定,四旁八盏按东南西北与四隅各自呼吸。

焦尾古琴仍覆薄绢,缺弦处透出干净的木香,旁侧隐着一具新置管簧——“风琴”

市署西廊的“回声井”

鼓皮绷得匀,太仓西角“暗仓秤”

在无人时轻响一声,四门“倒锁”

的“安”

字纸签颜色如昨,未见淡。

郭嘉站在檐下,指腹掠了一下栏杆上未干的露。

凉意退进骨里,和胸臆里那只看不见的手撞了一下;手缩了缩,像受驯的兽,仍不忘伸爪试探。

他揉一揉袖中小册的棱角,转身入东廊。

东廊今日格外空净。

沙盘、九府工图与“阅风图”

并列一案,像三截不同材质的脊梁,支撑着同一副身躯的挺直与柔韧。

曹操负手立窗,甲叶未卸,衣襟带着外头泥土的潮香与一丝铁气;荀彧、荀攸、程昱、刘晔、卫峥、许褚、典韦分列。

门外,将作监匠徒的木槌敲在榫卯上,节律像雨后的木鱼,均匀而不烦。

“子奉,”

曹操开口,嗓音里罕见一缕松,“图已就,斧在位。

今日可否——‘就位’?”

郭嘉拱手,目光落在那张已画满密线与空白的“九府工图”

上:“就位三步:先‘定’,再‘衡’,后‘翻’。

定城息,衡人心,翻旧势。”

“如何定?”

荀彧问。

“以‘心’定。”

郭嘉把手按在图上“心”

的位置,“天子今晨不入正殿,先至太学,仍按‘安’。

丞相在策台旁,再写‘慢’。

安与慢,为鼎加盖;盖稳,汤不溢。”

曹操轻笑一声,抬手:“行。”

——

辰初,天子辇驾如约到太学南墙。

新立的“八风问灯”

旁添了一具小台,台上竹簧数支,风袋如鱼腹。

“风琴”

的第一声起于不经意的一缕风,细若丝,却直抵人心窝。

天子伸手按案,像把“安”

按回胸口,未说大道,只转向礼官:“今日,不改问,只添一问:‘安在何处?’”

礼官展竹牌,竹牌上四问一列:愿在何处、礼在何处、祖在何处、安在何处。

人群先是低低一阵“哦”

,随即沉静。

那沉静不是无人说话,是许多人把话先放在心上掂了掂,觉得不必出声。

曹操站在辇侧,提笔于策台旁又写一“慢”

字骨不俊,却立得住。

笔锋收住时,灯影恰好收半寸,像城的火候被人调到了恰当的位置。

“定”

,落在两笔之间。

风穿过竹簧,“风琴”

轻轻应了一下,焦尾无弦之处随之共振,像有一根看不见的弦被悄悄接上——接的不是物,是心。

——

巳正,将作监丞领匠徒按“阅风图”

把三处“鬼斧”

——“回声井”

“听雨沟”

“暗仓秤”

的微调全部落完,四门“倒锁”

换心完毕。

卫峥把“愿票”

的新版式拿到东廊:纸薄而韧,印面小,图纹是蚕丝微纹,肉眼看只见一颗“愿”

,在灯下侧一侧,纹理却显成一圈小小的“风”

,绕“愿”

一匝。

“神工就位。”

将作监丞躬身,“凡所设机,合如图。”

“好。”

曹操点头,“第二步——‘衡’。”

“衡”

,不在器,在人。

荀攸把“问字灯”

的新规简述:自今日起,八风之台不只问字,先问影;影稳者先,影摇者后,影急者请歇半刻。

市署西廊“回声井”

设“问”

三句的木牌,井吃到刺耳话,鼓便留三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补牙匠 铁马冰河肝胆照 反贼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被废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