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94章 迁都之议图穷匕见

第94章 迁都之议图穷匕见(2 / 6)

墙面擦干净的倔强。

郭嘉听完,未置可否。

他只看那卷牍纸角的小破口。

破口呈“燕尾”

,不是寻常旧裂。

燕尾破多由急系急解之物造成,常见于驿传文移与军中急符。

纸角燕尾若涂过胶水,边缘会亮;若蘸过油,会有一层油污。

此牍角干净,唯内层轻轻泛灰。

这灰像太液池廊下的粉尘。

他心里记了一笔。

“迁许之议,我军赞同。”

荀彧当堂表态,“但需另补两条:一,远臣当奉迎。

二,关中旧官有罪者,不得附行。”

“此二条,圣裁。”

尚书郎深深一揖。

“圣上在民间行走,不设大仪。

此处为临时东阁。”

郭嘉转身,“请诸位入座。

言不在大声,理不在长篇。

今日只问是与不是。”

众人落座。

庙外风轻,檐铃不响。

典韦守在门槛,链球安安静静地卧着。

张辽分列两侧,兵不出鞘,只靠眼。

夏侯惇站在梁影里,斧背抵在肩窝,像一块不会动的铁。

——(鸩·视觉)

我站在廊下的阴影里。

半壁之内,几案上的舆地图已经摊开。

图很新,边角被人细细磨过,少了生涩。

图的左下角压着一枚赭印,印缺半分,像一颗牙打了一道浅缺口。

缺口让我放心。

那不是旧印,是新印故意的“旧”

反铃的“喉”

就在这片廊下。

昨夜我沿廊底的石缝摸入,摸到一枚扣在梁腹下的铜片。

铜片内里抹了油,油里拌了极细的砂,砂能贴声。

铜片旁还有一根细如丝的银线,银线穿过砖缝,通到角门外的一处小龛。

小龛里供的不是神,是一只磨旧的木鱼。

木鱼里面掏空了一半,空腔里塞着两块薄薄的骨片,骨片相互磕碰出奇怪的“偏音”

偏半分,就能把人的心绪从正弦上拨到别的线上。

我没拆。

我把银线轻轻移到另一处裂缝,裂缝里塞了一枚更细的竹楔。

竹楔会把“声”

导回去。

导回去之后,反铃仍会响,不过响给自己听。

我再在木鱼的背面抹了一层极薄的盐。

盐遇潮会返白。

反铃一响,背上的白会显出来。

这白不是给我看的,是给子廉看的。

夏侯惇的眼比刀快,他的斧背不砍人,多半砸“声”

我看向庙里。

那位青年坐得很静。

素裳的袖口缝得很细。

他不言。

他只是看图。

看图时,眼睛里有一点亮,像被吹了一下,火焰微微向上。

他不是在看山水的美。

他在看路。

他在心里把人一条条放上去,放到这条路上,看看是否能走。

走不走,不在脚上,在心上。

他很懂这一点。

“迁许。”

他终于开口,吐出两个字,又顿住。

顿得很短,像把棋子在棋盘上轻轻一顿。

他的目光略过荀彧与郭嘉,落在庙门外的那颗断檩上。

断檩上有灰,灰里有一颗小小的钉。

钉被火烤黑,却还在。

他像看见了自己心里的那枚钉,便不再说长。

“迁许。”

他复道,“先许,后洛。

许可暂安,洛为终计。”

声音不高,却把堂中的风定住了半息。

这半息里,角门外忽传来一声极轻的“啼”

不是鸟,是铜片吐出的偏音。

偏音在廊下拐了一下,被竹楔引回,撞在木鱼背上。

木鱼背面薄薄的一层盐立时起白。

夏侯惇的眼角一挑,斧背已从肩上落下,落得很轻,轻得像一根羽。

那羽正好拍在廊柱旁一个人的袖口上。

袖口抖了一下,袖里的细弩出一声短促的“啸”

“啸”

被斧背的砂“吃”

住,只“嚓”

了一丝火。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被废三年后 反贼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铁马冰河肝胆照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