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82章 天蚕之丝金钱的味道

第82章 天蚕之丝金钱的味道(3 / 6)

p>“便把线拐开。”

郭嘉声音很轻,像在屋檐下说话,免得惊了燕子,“有三条线,专拐开穷人:米价线、盐价线、棺价线。

我们动别的,先不动这三条。”

荀彧含笑颔。

他懂了。

这是界限。

钱是刀,也是药。

药能救人,刀能切腐。

若用刀去割人的饭碗,那就不是刀,是屠。

案上的枕芯忽然滚出一个极小的铜片,薄得像鱼鳞。

鸩伸指头一捏,捏坏了边角,铜屑粘在她指腹上,亮了一瞬。

郭嘉取过来在唇边轻触,眉梢一动,“不是兖州熔的铜。

锡味太淡。”

“广陵?”

荀彧试探。

“或者会稽。”

郭嘉把铜片放回,“走水路的私铸钱,往北只为两件事:粮与盐。

常和行有两本账,段掌柜便不是鱼,他是网上的一根桩。”

“那我们先拔桩?”

荀彧问。

“不急。”

郭嘉摇头,“先在桩上打一圈‘死结’。”

他拿过天蚕丝,教鸩如何在两指间绕一个极不起眼的结;又让她学着把结藏在线的影子里。

她学得很快,手指愈稳。

姜婆尚未见面,她的手已开始像一个真正的缫丝人。

“第二步,”

郭嘉把笔立在指间,“我们要让‘钱’自己愿意来。

网不是光靠拽。

要喂。

喂法有三:一,放‘利’;二,放‘路’;三,放‘名’。”

“利,我懂。”

荀彧道,“高利如饵,商贾趋之。”

“路,是给他们一条看似便宜的捷径。”

郭嘉说,“一处仓,一段河,一枚通行印。

让他们觉得绕开官路更合算。”

“名……”

荀彧接不上。

“名是给面子。”

郭嘉笑,“比如某位‘热心的’县丞,某位‘感恩的’坊正,某位‘敬老的’粮行掌柜。

你给他一面上好的旗,他会替你把旗插到自家门口。”

“你在教她做生意?”

荀彧失笑。

“做生意,才能养兵。”

郭嘉淡淡,“以战养战,不只是掠,更是织。”

说话间,一名校尉进来,躬身呈上一封被烙过火的短柬。

蜡封印着一个奇怪的纹——像一只展开翅的蛾子,中间一条细线贯过。

荀彧眉心微蹙,“谁的印?”

“绵远会。”

郭嘉看一眼,摇手让校尉退下,“徐州、东海一带的商会,近两年往北伸得勤快。

‘绵远’,取细水长流之意。

他们爱做极长的账。”

他拆开短柬,纸上只有一句话:“今日午后,常和行旧库,愿见‘井下之人’。”

荀彧与鸩同时抬眼。

郭嘉却笑了,“他们闻到味了。

昨夜折断的那根香,就是他们的‘眼’。

空棺本是留给走失的‘名’。

我们把香折了,他们就知道有人在看。”

“去吗?”

荀彧问。

“去。”

郭嘉收起短柬,“不以真身。

让‘线’去。”

他的目光落回鸩,“午后你进旧库。

你只做两件事:第一,‘听’。

第二,‘丢’。”

“听谁?”

鸩问。

“听钱。”

他说,“钱会说话。

你靠近那些沉很久的箱子,听里面的铜钱怎么碰。

新钱会轻响,旧钱会闷。

你把天蚕丝贴在他们的箱角或孔眼。

只贴三处。

贴满了,线会乱。”

“丢什么?”

“丢一枚‘非此地’的铜钱。

让他们以为自己箱子里混了货。

人一慌,便露底。”

鸩点头,“我明白。”

“还有,”

荀彧忽然道,“你去绣坊之前,先去市口买一包最普通的盐,与一把最便宜的针。

今后你若闻到‘盐价线’的波动,就把针扎在盐里。

盐若当天潮,你退。

盐若三日不潮,你进。”

鸩看他,眼里有光。

她不懂他为何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被废三年后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铁马冰河肝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