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噩耗泰山之血(1 / 5)

日色未盛,城心的小庙刚添了一把清香。

鼓手还在睡意与职责之间挣扎,手里那两根槌在膝上轻轻打着节拍。

昨夜的井水重新清亮,纸鸢在城东的天光里高高挑起,线被晨风拽得直直的,铃声轻,像乖顺的脉搏。

郭嘉站在井庙前,指腹掠过井圈新换的砖。

他低头听,暗纹里的嗡鸣比昨夜更深一线,吞煞砖把那股凶性折住了,顺着弃井引走的血腥在风里已经散得几不可闻。

月英抱着匣子从庙后出来,把两块“窃龙者当诛”

的木牌压在图纸下,抬眼与他对视,眼里的倦意还在,神色却定。

“再加固一处北偏二分的折角,等午风转‘离’,就稳。”

她说。

“好。”

郭嘉应了一声,声音像夜里熄灭的火星,落在水面上,不见,却真。

城里的人潮渐渐起来。

粥棚前排起队,孩子举着小碗,朝锅里探着头。

官吏在庙前挂起木牌,上面写着昨夜定下的“守夜之誓”

,字不多,句句平:不偷,不谎,不乱,不弃。

百姓抬头看一眼,点一点头,顺着队走。

有人摸了摸井边的石匾,像摸小孩的头。

风从西北来,先带一点潮腻,转瞬即干。

纸鸢尾羽轻轻摆动,铃声忽紧忽缓。

郭嘉正想转身,远门方向忽传来一阵急促的蹄声,像一根尖针一路挑开安稳的皮。

“报——!”

营门的喝声破了鼓点,像把鼓面一刀划开。

一骑瘦马从西门直闯,马身覆满干涸的泥点与斑斑血痕,腋下夹着的皮囊裂了角,一缕暗红从裂缝里晃荡。

骑者的青衣上破了三处,肩上一处箭孔草草裹了布,布早被汗渍渗成深色。

他的眼睛干而红,嗓子里像嵌了沙石,他跃下马,整个人几乎栽在地上,爬着去扣门鼓。

鼓手被他这一扣吓醒,槌子一个没拿稳,砸在脚背上。

他刚吸口气,骑者已伏地高呼:“报治所——泰山郡来急报——”

每吐一个字,嗓子像被刀刮一遍。

“传!”

小吏一把扶起他,喊声直透里院。

厅中,荀彧与程昱正与郭嘉对着一张粗纸讲“井庙律”

的细节:几处井圈要设夜灯,几处巡夜铃要更换更敏的铜环,几处暗渠要另设格栅,以防小儿失足。

他们说得极细,像一只手拿着针,在布上挑最密的针脚。

忽闻“报”

,三人同时止声。

荀彧把笔轻轻搁下,眉梢一动,“让他进来。”

骑者被两名兵卒半拖半扶进厅,双膝一触地,就咚地磕下,额头重重磕在阈上,出一声钝响。

他连连作揖,手一伸,将怀里护得死紧的布囊递出,“兖州……治所……使者……泰山郡急报!”

说到“急”

,他喉咙像被火烫,整个人咳得弯腰。

荀彧亲自上前接了布囊,手触到布的那一瞬,指肚被一块硬物割了一道细痕。

他低头看,是一截碎玉,玉背刻着“嵩”

字的一半,血渍把剩下的边缘粘得硬。

郭嘉的指尖轻轻一颤,目光落在那截玉上,像落在他心脏里某一根极细的弦上。

他不去看荀彧,不去看程昱,只低声吩咐:“请主公。”

门帘被风拱了一下。

曹操一步跨进来,身上未上甲,只着一领灰青常服,眉目在晨光里冷,像未曾睡过。

他目光先掠过骑者,被那身泥血一触,眼底一线阴影闪过;又落在荀彧手里的布囊上,随即伸手。

荀彧把布囊恭恭敬敬呈上。

曹操掰开打结的红绳,打开布,一封被血浸过的帛书、两段断折的玉牌、一只沾着黑灰的指环,一起滚出来。

他的喉咙里出一声极轻的声音,像沉在水底的一枚石头轻轻碰到了另一枚石头。

他先拾起那支指环。

那是老人的指环,环内缘刻着极小的“曼倩”

二字——这是父亲曹嵩的字。

他指尖停了一下,环被握得白,再看那帛书,血渍占去大半,剩下几行字被风一吹,抖了抖,露出“泰山郡界”

“张闿”

“道旁”

“尽殉”

几个字。

厅里静得可怕。

鸲鹆在檐下叫了一声,又被什么吓住,停了。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铁马冰河肝胆照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反贼 大明补牙匠 被废三年后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