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38章 地下星图龙脉沟渠

第38章 地下星图龙脉沟渠(1 / 5)

卯时初刻,心城东南的地面像一张刚被拂开的琴皮,露出均匀的潮光。

天工司在临时“水务所”

前立三面小旗:白旗为测,青旗为划,黑旗为停。

鼓声三齐一缓,五齐一重,七齐一止;节律落在泥土里,回声像在一层看不见的皮下爬行。

匠徒们扛着标杆和竹准,排成弧线展开,弧线的端点被一枚枚小石压住,石上刻着蛇目一点,今日的“点”

在东南位,细如米粒,却把乱心拴住。

郭嘉背手立在“水务所”

矮檐下,衣角拂过一张方桌,桌上铺着一幅不合常理的水网图。

图上没有工部熟见的“井字—丁字—回字”

三式,而是繁星一般的点与线:七弯如斗,一脉如衡,三列如参,中央偏北有一方密密的“垣”

荀彧走近,看了一眼,眉峰轻挑:“奉孝,你这是水利图,还是观星图?”

“二者皆非,也皆是。”

郭嘉把竹尺按在图纸的“垣”

上,尺尾慢慢向北旋半寸,“上应天星,下合地脉;星为势,脉为路。

我们不是强拉一条河去服一座城,是让城顺着河和地下的水根去‘呼吸’。”

“这一路‘星’字,恐怕要花去三倍的工。”

荀彧没有退,指尖在“参宿”

形的三条细沟上停顿,“且你让沟渠成弧,不取直,水行其上,岂不多耗?”

“直好算,弧好活。”

郭嘉抬了抬下颌,“地不是方盒子,水也不是匠人的尺。

直线能快,弧线能久。

久者,利;快者,害。

文若先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顺应其脉络,则为利;强行扭转,则为害。

治水如此,治天下,亦如此。”

荀彧盯他半晌,看见他眼里没有半点花巧,只有把力气藏进秩序的耐性,便收了半分疑色:“你要城随水‘呼吸’,那‘吸’在何处?”

郭嘉伸指在图上轻轻敲了三处:“此处为‘喉’,石与木相夹,设逆齿;此处为‘枕’,鱼鳞分压,留小缝作‘息孔’;此处为‘暗呼吸’,平日不启,遇急则开。

三处互为照应,水脉顺,不冲人,便是‘吸’。”

程昱披灰斗篷从堤线那头过来,袖口带着一层极细的石粉。

他不与荀彧周旋,扫一眼图,就在“斗”

的下端点上重重按了一个指印:“斗挽河,衡接渠,参定位,垣为心。

奉孝立的是‘势’。

我立‘石’——石喉、石枕、石尺;你立‘文’——法、榜、诉;惇与仁立‘臂’——护工、护粮、护民。

三日一验,旬修一缝。”

“今日先验第一条‘衡’。”

郭嘉把竹简一翻,“龙骨水车按改制后的‘逆止杆’成列,水队令照旧,妇人可踩,工值照男;‘听土鼓’三面,一口薄,一口厚,一口空心,按‘三停一进’法定位;盲沟不见光,光给‘诉箱’——有人嫌慢,先诉,勿乱拆。”

他言毕,第一声薄鼓响起,像有人用指腹轻轻点在地皮下的细膜。

水队分组入位,竹签插下,白灰线一条条从地面走开,像把一张隐形的网拉平。

蔡文姬抱琴立在远些的槐树旁,没有弹,她用指背在琴面上轻轻划出三道细痕——三声,停;五声,停;七声,停——她在给这座城的“呼吸”

定一个看不见的拍。

“开线!”

夏侯惇站在第一处“斗柄”

位,大斧背在肩上,没有吼,眼里却像按着一把火。

他从前只会用斧把敌人的门敲碎,如今他学会用斧背敲地——敲的是匠人的心。

他把斧背轻磕在新立的“石喉”

上,低声的嗡嗡顺着石枕传过去,传到内渠的木梁里。

木梁回了一个极轻的“嗯”

他满意,抬手,示意龙骨水车踏板落脚。

妇人把衣摆一勒,踩上去,逆止竹楔顶住齿,水被一节一节送上岸。

沟线开挖,比所有人想象得都“拧”

它不直奔,而是绕,绕过石根,绕开旧井,绕到低凹处收一寸,再沿着一条谁也看不见的细脉缓缓向心城偏北的位置靠。

荀彧看得唇角微敛:“你这是把地当琴,调弦。”

“地本有弦,只是多半人不屑听。”

郭嘉俯下身,把“听土鼓”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被废三年后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明补牙匠 反贼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