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26章 千里奔袭曹军的利刃

第26章 千里奔袭曹军的利刃(1 / 7)

夜沉得像一口磨得亮的黑盔。

营外只有马息与人息,交替起伏。

三百轻骑已整,缰绳与甲叶用细布缠过,行时不会出清脆的碰撞声。

五十名短刀手腰间只带一种刀,刃窄,脊厚,专挑车辕与绳结。

二十名弓骑携短弓与两面“云旗”

,旗杆上套了空心竹筒,风一灌,能低哑的吼声。

其余百人分为“水队”

“声旗”

“护人”

,每一队领头的人,都把“安”

“稳”

两字用炭在手背上写了一遍。

帐口的灯已灭。

郭嘉从黑里走出来,披一件未系纽的黑氅,氅角被风轻轻掀起。

他站在马阵前,声音很低,却像一根拉紧的弦传到每个人耳里:“三件事:一,不许砍‘人’,只砍‘物’;二,不许抢‘物’,只抢‘名’;三,不许乱‘声’,先水,后旗,最后才是火。

听明白了?”

“明白。”

众人一声沉应。

“记住我们的‘利刃’。”

郭嘉抬眼,“刀藏在水里,利不在血,而在切断恐惧。

要让他们知道,今晚遇上的不是劫,是路。”

夏侯惇跨前一马,单盔未扣,鬓风猎猎。

他把刀背拍在护胫上,咧嘴一笑:“末将在。”

“惇,镇火;镇人。”

郭嘉看他,语气平稳,“今晚你若见谁先砍在‘人’上,按军令行事。”

夏侯惇点头,不再多言。

“出。”

郭嘉把袖中竹牌一弹。

低低的金石声像落在每匹马耳朵里。

缰绳同时一收,三百轻骑宛如潮水无声地涌出营口。

马掌上裹着的布先被露水打湿,踏在地上只留下湿影。

旗不展,刀不出,影子一长一短,沿着新修的小渠向西。

天边有微微的灰色。

西行的路被修补过,沟坎里插着细小的木签。

每隔两里,便有一只半埋在土里的水缸,缸内漂着一片盐叶。

水队先行,检查缸口的“安”

石是否齐整,若有缺失,立刻补刻。

声旗的竹筒偶尔轻响一下,像在夜的腹腔里呼吸。

护人的兵走在更后,背着绳索与湿帛。

短刀手分在两翼,刀出鞘半寸,随时可挑断绳与辕。

第一处驿停,换马。

马鼻白雾一吐即散。

驿卒把草料堆在阴湿处,怕生响。

短刀手趁换马的空隙检查身上刀鞘的麻缠,有松了的当场重缠。

无人大声说笑,只偶尔有人用极短的语句传递方位与风向。

风仍自东南,夜里更稳。

第二处驿停,取“粮安旗”

牙门守吏见是曹军旗号,先是迟疑,见“粮安令”

的印,才把半人高的旗抬出。

旗面是墨色绢,绣二白字,重而不艳。

守吏看着这群人,不像来争功的,像来办丧事的,一张一张脸在暗里沉着。

吏不敢多问,只拱手退下。

第三处驿,是一处小村口。

村里灯已熄,狗在影里低声呜。

水缸按二十步一只摆在路边。

老人扶着小孩,从窗后探出半个头,看到缸底刻的“安”

,又缩回去。

片刻后,窗里有微光,像一颗心被悄悄点亮。

“继续。”

郭嘉轻声。

——

奔袭不在快,在稳的快。

马不停人不乱,才算“利刃”

第一道山口过去,前面是长谷。

两侧山岩像被巨人磨过,光滑而冷。

谷风顺势滑下,带着青草与焦土夹杂的气味。

再前是石栈,栈下是乌黑的沟,沟中已埋了混着湿砂的枯草。

火种早藏在谷顶背风处,小小的油罐密封得严,翻倒也不会漏。

火起时,不求猛烈,只求会走路。

到达预定谷口时,天还未亮。

谷口狭得只容两车并肩,地势向内微收。

水队先在两侧置缸,旗队把三面“粮安旗”

插在可远望之处,一面贴在岩壁的突出处,一面半隐半现于谷外小丘,一面立在谷内转折的角上。

弓骑把“云旗”

的竹筒安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被废三年后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明补牙匠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