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金血重铸(4 / 4)

过琴尾的那道旧裂。裂处并未合,他也不想把它合。裂是“证”。他如今不用琴驭心,他用“地”与“人”。琴在此刻只是提醒:旧法之尽,新法之立。

“奉孝。”荀彧至帐,衣襟被风轻轻掀一指。他看见帐柱上那枚旋矢,眼里一紧又松。他低声:“可起坐?”

“可。”郭嘉笑,“肩缺一缝,不碍写字。”他将刚才写就之纸递过去。荀彧垂目,看到“凡躯此夜识其界,金血自此学其规”八字,眼中光极细地一动。他又看到“金不外泄,不入笑,不饮怨”三注,目光更稳。他抬头,正色:“好。‘金’在‘法’下,此后吾辈劝你‘快’时,先以此纸示你。”

“你也会劝我慢。”郭嘉打趣。

“我最会劝你慢。”荀彧也笑,笑里却藏着一点隐隐的酸。他想到那根压在郭嘉肩上的横梁,想到他在重里以意写下的那几笔。他想把“慢”二字写得更大,写进每一次“快”的前面。

程昱随后而至,袖口有灰。他把一只小铃放在案角,铃舌不响。他指指铃:“今夜不响,是好兆。此后多用‘不响’去胜‘响’。”

“善。”郭嘉点头,“‘不响’可用一百次,‘响’只能用一次。用一次便要停三次。”

他们相视,笑而不语。笑里没有放松,是一种在刀背相碰之后彼此确认的“稳”。帐外,鸩的影半明半暗,她将那枚旋矢从柱上拔下,放入匣中。这一支不归给铁匠,不当废铁。它要被记在纸里:——“白马城外,谁以矢试拍,未中,拍不乱。”

“主公。”许褚的声从门外传来,带着风,“可入。”

曹操进帐,不解甲,只抬手压了压郭嘉的肩,又收回手。他不问伤。他看纸,看到“金血”二字时停住。停了很久。他轻轻道:“金,不可多。”

“主公明白。”郭嘉躬身,“金是秤,不是剑。”

曹操笑:“你若把这话早一年说给天下人听,可省我许多力。”

“我也是今夜才敢说。”郭嘉点头,“在此之前,我也未必做得到。”

四人俱静。外头东边的白沿城影上爬高了一指。白不是亮,是不黑。不黑,足矣。城中老吏推开一扇小门,把身子探出半个,看看天,又缩回去。他心里的龟抬了抬头,被风摸了一把背。

“奉孝。”曹操忽道,“你今夜以‘意志为炉’,以‘礼’为模,以‘人’为火,以‘煞’为炭,铸了一寸自己的骨。我看着,心里也长了半寸。”

郭嘉垂手:“这半寸,叫‘戒’。”

“叫‘度’。”曹操摇头,笑,“我不喜欢‘戒’,太像‘停’。我喜欢‘度’,像水有岸。”

郭嘉一怔,也笑:“度,便度。”

他执笔,最后在纸角添两字:——“存度。”

他收笔,肩头不再沉,反而有一种奇异的轻。那轻不是虚,是骨里新的秤把肉均匀地分在合适的位置上。他像一张刚调准的琴,能承更紧的弦,却不急着去拉。他把焦尾收入锦袋,将阵盘放回匣中,把匣盖合上时,指背轻轻划过盖面,那条浅浅的划痕被清晨第一缕风抚过,像被人再一次叮嘱:慢一步,稳半步。

“军师。”鸩从门外探身,低声:“城内头一个踩灭火的人,姓石,名阿牛。”

“好名。”郭嘉笑,“记下。”

鸩点头,退回影里。

曹操转身,甲上火星尽无。他步出帐门,东风迎面,带着河水与新泥的气。他举目向城,城头一角,有一条小小的白烟正往东散,散到盔羽的边上,像将要消失的线。他抬手对风道:“再借半臂。”

风不应,风在吹。吹在他甲上,吹在郭嘉肩上裂过又合的那一寸里,吹在张辽与许褚的掌中刀背里,吹在荀彧的一记尾音上,吹在程昱未响的小铃上,吹在鸩指尖的一点血上,吹在粥棚旁孩子布口后的笑上,吹在“石阿牛”的名字上。

凡躯在这一夜破了一个旧的“限”,金血在这一夜学了一个新的“规”。城在这一夜打开一扇门,人从门内走到门外,走到风里,走到“度”里。

郭嘉抬头,心里轻声道:

“今夜,不求神仙,不求妖术。只求做一个把刀放在心后的人。”

他把这句话放在炉里,让火把它烤热,再轻轻吹一口气,把它化作一缕看不见的光,送向城。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 被废三年后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钢铁先驱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