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嘴里塞了块饼干,咔嚓声在小伙听来格外响亮,像是在嘲笑他的“有苦难言”
。
第三节:众人的目光
下一站上来不少乘客,过道里渐渐挤满了人。
有个抱孩子的年轻妈妈没找到座位,孩子哭个不停,引得周围人频频皱眉。
王秀兰突然站起来:“姑娘,你坐这儿,我站会儿活动活动筋骨。”
“这怎么好意思……”
年轻妈妈抱着孩子,有些犹豫。
“没事,我这腿歇得差不多了。”
王秀兰拍了拍座椅,冲小伙使了个眼色,“让这小伙子坐回去,他还得改方案呢,耽误了工作可不行。”
小伙刚要坐下,王秀兰却在他耳边压低声音:“别急,阿姨跟你说句话。”
她凑近时,带着股淡淡的肥皂味,“你这方案里,第三页的材料单价是不是写错了?比市场价高了三成。”
小伙愣住了,赶紧打开电脑翻到第三页,果然现个明显的错误——昨晚熬糊涂了,把“吨”
写成了“千克”
。
他后背惊出层冷汗,要是就这么交上去,少不了被领导骂。
“阿姨,您怎么知道……”
“我家老头子干了四十年工程,这点猫腻瞒不过我。”
王秀兰笑得眼睛眯成条缝,“他以前总说,预算表上的数字,比账本还金贵,错一个小数点,就得白干半年。”
她重新坐回座位,冲年轻妈妈笑了笑,“姑娘,你坐我旁边的空位,挤挤就行。”
小伙站在旁边,心里五味杂陈。
他看着王秀兰帮年轻妈妈哄孩子,看着她给哭闹的小家伙递糖果,看着她跟周围乘客唠家常,说自己去上海看孙子,说孙子在复旦读博士,说老伴走的时候最惦记孙子的婚事……没人知道,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太太,刚才不动声色地帮了他个大忙。
列车广播报站时,王秀兰突然对小伙说:“我下站就到了,你赶紧坐下改方案,别耽误了正事。”
她把保温杯放进布包,拉链拉到一半,又想起什么似的,“对了,你那座位号,我上车就看着了,红底黑字,清楚着呢。”
小伙的脸又红了,这次却不是尴尬,是不好意思。
他挠挠头:“阿姨,我……”
“别说了,”
王秀兰拍了拍他的胳膊,“出门在外,谁都有难处。
座位让就让了,别往心里去。”
第四节:苹果里的温度
列车进站时晃了一下,王秀兰扶着扶手站起来,布包的带子勒得她肩膀红。
小伙赶紧伸手扶了一把:“阿姨慢点,台阶高。”
“没事,我这老骨头硬朗着呢。”
王秀兰站稳后,突然往小伙手里塞了个东西,圆圆的,带着点温度。
“拿着,路上吃。”
是个红富士苹果,表皮光溜溜的,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
小伙刚想说谢谢,就听见王秀兰压低声音:“阿姨逗你呢,刚上车就瞅见你票了。”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星星,“看你一路抱着电脑改方案,知道你辛苦。
但这座位啊,该让的得让,比如刚才那抱孩子的姑娘;不该让的咱也不能硬占,你说对不?”
小伙愣在原地,手里的苹果还带着王秀兰手心的温度。
他突然明白,大妈不是真的要抢座位,是在用她的方式提醒自己——善良要有底线,让步要有原则。
“阿姨,谢谢您。”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把苹果攥得更紧。
王秀兰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菊花:“谢啥,都是出门人。
你那方案改仔细点,别给咱山东人丢脸。”
她拎着布包往车门走,路过年轻妈妈身边时,还特意嘱咐:“孩子睡熟了,下车时记得叫醒他,别落东西。”
车门关上的瞬间,小伙看见王秀兰冲他挥了挥手,银在站台上的灯光下闪着光。
他坐回15a座位,咬了口苹果,甜丝丝的汁水流进喉咙,比任何饮料都解渴。
周围的乘客这才反应过来,靠窗的大爷笑着说:“这大妈,既护了自己体面,又给小伙留了面子,高!”
年轻妈妈也附和:“我就说她不像抢座位的人,原来是在教小伙做人呢。”
小伙看着电脑屏幕上改好的方案,突然觉得刚才的插曲像节生动的课——生活里的智慧,从来不是直来直去的争抢,是藏在弯弯绕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