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宿主的梦 > 第159章 李世民的战

第159章 李世民的战(1 / 2)

十五日之前,在屯卫将军云定兴麾下效力的李世民,接到一封李靖的亲笔信。

展开信纸的刹那,他眼睛骤然亮了,抬眼看向身旁的长孙无忌,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兴奋:“大哥,文渊先前的话应验了!

突厥人果然要对鸾驾动手!”

说着,将信笺递了过去。

长孙无忌指尖捻着信纸快扫过,眉峰微蹙,抬眼道:“这么说,咱们得提前做些准备了?”

复又凝眸细看,指着其中一句问:“这‘文渊要插手此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事要有变数。”

李世民随口应着,指尖在桌案上轻轻叩了叩,“李靖这是在提醒咱们,文渊要‘搞事’,先前定的章程怕是得灵活些,随时准备变招。”

他望着帐外操练的兵士,眼里闪过一丝锐光。

文渊那性子,向来不按常理出牌,有他掺和,这场仗怕是要比预想中更热闹了。

李世民忽然凑近,手掌虚拢在唇边,声音压得极低,指尖在案上摊开的地图上轻轻一点:“你悄悄离开营寨,别惊动任何人。”

他抬眼看向长孙无忌,目光锐利如鹰隼:“把我亲手练的那三千锐士,开到马邑与定襄之间的山坳里藏好”

见长孙无忌点头应下,他指尖重重落在“定襄”

二字上,语气笃定:“这盘棋,文渊既已插手,变数定然不小。

依我看,最关键的那步棋,八成要落在定襄。”

三日后,云定兴接到勤王诏令,当即紧急召集众将入帐商议。

帐内烛火通明,将领们各抒己见,最终一致采纳了李世民提出的“虚张声势,威慑突厥”

之策。

李世民站在地图前,语气沉稳地分析:“突厥敢悍然围困天子,无非是料定我朝援军仓促间难以集结。

依末将之见,当务之急是‘多张旗帜,连营数十里’——白日里令军士鼓噪而行,旗帜遮天蔽日;夜晚则钲鼓相应,火光绵延不绝,务必造出大军压境的假象。

如此一来,突厥必以为我朝主力已至,断不敢久围雁门。”

众将听罢,皆觉此计精妙,云定兴更是抚掌称善,当即下令依计行事。

然而就在援军行至忻口附近,即将按计展开部署时,云定兴又接到一道加急诏令。

展开一看,帐内众人皆是一怔——诏令言明,雁门之围已解,命各路勤王大军即刻转向,围剿那些仍占据城池的突厥残部。

局势突变,李世民却迅抓住了战机,当即向云定兴请命:“将军,末将愿率两千军士,追击始毕可汗的溃兵!”

云定兴眉头微蹙,沉吟片刻——此时分兵追击,需承担不小风险,但放任突厥残部遁走,又恐留下后患。

不过,此事能成,也是勤王救驾的大功一件。

他看了一眼李世民眼中的笃定,最终点了点头:“准了。

切记谨慎行事,勿要追之过深。”

李世民抱拳领命,转身出帐时,脚步轻快却带着果决——他知道,这不仅是追击溃兵的机会,更是接近那盘“变数”

棋局的关键一步。

李世民点齐两千军士,星夜兼程直取定襄。

定襄官道上,始毕可汗的溃兵正沿着尘土飞扬的驿道缓慢挪动。

这段寻常两日便能走完的路程,他们竟磕磕绊绊走了四天,才总算望见定襄郡的城郭轮廓。

这四天里,身后的隋军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像一道甩不开的影子

他们既不逼近厮杀,也不高声呵斥,就那样不紧不慢地跟着。

任凭突厥溃兵走走停停,拖拖拉拉,甚至有时在路边歇得久了,隋军也只是原地待命,连半句催促的话都没有,仿佛只是在护送一群败兵回营。

阳光把人影拉得老长,突厥兵们扛着断矛、拖着瘸腿,靴底磨穿了就赤着脚踩在烫的石子路上。

有人实在走不动瘫在路边,隋军的斥候骑马从旁经过,也只是瞥一眼便策马远去,连弓弦都懒得动一下。

甚至对那些重伤员,隋军还加以救治。

这种诡异的平静,比刀光剑影更让人心里毛。

突厥兵们你看我我看你,眼里都藏着相同的疑问:隋军到底在等什么?这一路的纵容,究竟是网开一面,还是另有所图?

风卷着沙尘掠过荒原,远处的定襄城越来越近,可那座城池在溃兵眼里,竟渐渐蒙上了一层说不清的寒意。

看着地上那几道歪歪扭扭却又格外醒目的箭头,始毕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铁马冰河肝胆照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明补牙匠 被废三年后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