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宿主的梦 > 第50章 蜀郡震惊于古人的智慧

第50章 蜀郡震惊于古人的智慧(2 / 3)

>此刻若有人站在高处俯瞰,定会觉得这世界从未如此干净——没有争斗,没有喧嚣,没有生与死的痕迹,只有雪,一层又一层地覆盖,直至万物归于最初的寂静。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雪,像是天地的一场大遗忘,抹去所有过往,让一切重新开始。

隋末时期的蜀郡位于隋朝疆域的西南部,大致涵盖今四川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地处长江上游,是连接关中地区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隋末天下大乱,蜀郡相对较为平静,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重要地区。

隋文帝曾命其第四子杨秀为益州刺史,封蜀王,镇守巴蜀二十余年,使得蜀郡在隋末时期有一定的政治基础和影响力。

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再加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之利,农业十分达,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同时,蜀郡的手工业和商业也较为繁荣,纺织业、制盐业、冶铁业等较为兴盛。

蜀锦闻名全国,是重要的手工业产品,此外,井盐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也有一定展,为地方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

蜀郡地处西南交通要道,商业活动频繁,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有东市、西市等商业区,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交易。

蜀郡地势险要,山川险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蜀郡有一定数量的军队驻守,这些军队既要维护地方治安,又要抵御外部势力的入侵。

同时,蜀郡的军队还参与了隋朝对周边地区的战争和镇压农民起义的行动。

金牛道是秦蜀之间最古老、最核心的交通动脉,自汉中向西经勉县、宁强进入四川,沿嘉陵江谷地南下,经广元、昭化、剑门关、梓潼,最终抵达成都。

其具体走向为:

汉中段:从汉中出,经褒城沿褒河谷地西行,过马道驿后折向西南,经金牛驿进入四川。

四川段:入川后经七盘关,广元城,渡嘉陵江至昭化古城,再经剑门关、武连驿、梓潼,最后进入成都平原。

金牛道在战国时期已初步成型,秦代大规模修筑栈道,汉代进一步完善,文帝时期对南段(剑阁至广元)进行改线,使其更适合车马通行。

金牛道石板路两侧翠柏茂密,沿途有吊脚楼、桥楼、鸡毛店等设施,路况稳定。

还有两条道路也可以入蜀,一条是米仓道,仅驼畜可行,一条是阴平道,仅可步行。

暮秋时节,终南山层林尽染。

文渊四人稍作补给。

他接纳房玄龄与杜如晦的提议,组建了一支商队。

此番还带上新投诚的汉中官员任瑰、权万纪,以及曾在蜀郡任职的独孤纂。

负责押运的,是豹二统领的雪豹营八十精锐。

蜀道艰难,他们唯有取金牛道,方能踏入成都平原。

时处十一月,蜀郡仿若乱世中的桃源:秋意尚未散尽,碧绿江水透着丝丝寒意,农田里庄稼早已收割,进入休耕期。

市井之中,烟火气息犹存,躲避战乱的文人墨客低声吟咏,官府也在艰难维持着秩序。

蜀郡作为后方重要的粮仓,肩负着为风雨飘摇的帝国提供补给的重任,反倒暂时免受战火的侵袭。

众人远远瞧见,蜀郡城墙巍峨耸立、固若金汤。

踏入城内,屋宇鳞次栉比,官府衙门庄严肃穆,庙宇香烟缭绕,客栈、酒楼热闹非凡,青瓦层层叠叠,在日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

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密密麻麻。

商人们吆喝声此起彼伏,摊位上摆满了蜀锦、茶叶、粮食和农具等琳琅商品。

文渊一行来到东市,选定一家颇具规模的悦来客栈。

众人卸下行李,终于能稍作歇息。

夜,如浓稠的墨汁,悄然浸透了文渊的寝室。

文渊斜倚于雕花拔步床上,双手交叠垫于脑后,目光穿透床幔,思绪恰似断了线的风筝,飘向远方。

出前夕,文渊与房玄龄、杜如晦和李秀宁围坐于烛火摇曳的案几旁,促膝长谈直至东方泛起鱼肚白。

房杜二人的见解,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开了文渊认知的新大门,让他深刻认识到古人智慧的深邃,远非自己所能轻易揣度。

他们探讨的政治、经济与商业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已突破了文渊原有的知识边界,每一个观点,都似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他从未涉足的知识殿堂之门。

房玄龄捻着胡须,神色凝重地提出军机处下设参谋部的构想,试图构建一套更为高效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大明补牙匠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被废三年后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铁马冰河肝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