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效率的提升(2 / 3)

空口无凭,新法成效究竟如何,尚需实证。

你方才所言,皆在屯田渔猎等生产之事,若编伍之法果真神效,可能于真正军务——譬如这最是混乱繁琐的后勤转运之中,亦见奇效?”

这是一个更直接的挑战,也是给王审知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王审知精神一振,毫不犹豫地应道:“正合弟意!

请兄长准我,于后勤辎重营中,试行编伍之法十日!

十日之内,若转运效率无显着提升,弟自当请罪,并从此不再妄言新法!”

“好!

就予你十日!”

王潮拍板,“所需人手权限,一并予你!

十日后,本帅要亲眼所见!”

王审知领命而出,深知这又是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硬仗。

后勤辎重营,人员构成复杂,既有老兵油子,也有强征的民夫,关系盘根错节,效率低下、损耗严重早已是积年痼疾。

他再次带着阿福和几名初步培养出来的“记功员”

,扎进了辎重营。

与屯田区的白纸作画不同,这里积弊已深,阻力更大。

果然,一开始就遭遇了软抵抗。

原有的后勤军官阳奉阴违,士卒们懒散怠工,对新的分组、记录制度嗤之以鼻,甚至故意破坏、藏匿工具,制造混乱。

王审知不为所动。

他先借王潮之威,强行撤换了几个最顽固的中层军官,提拔了两位在屯田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低阶军官暂代其职。

随后,他并没有急于全面铺开,而是选择了一个最典型的痛点——从泉州码头仓库到城外大营的粮秣转运线——作为突破口。

他将负责这条线路的所有人力,彻底打散,按照“编伍之法”

重组。

设立“装卸队”

、“运输队”

、“仓库交接队”

每队内再分小组,定人定岗。

装卸队专司快、规范地装车捆扎;运输队按照固定路线和时辰表接力运输,减少空跑和等待;仓库交接队则简化手续,但强化核对与责任追溯。

他亲自绘制了详细的流程图和时刻表,贴在每个中转点。

记功员手持计时沙漏和记录板,严格记录每辆车、每个人的抵达、离开时间和载货量。

每日汇总,公开张贴排名。

起初,怨声载道。

习惯了磨洋工、抽头吃饷的老兵油子们极度不适应这种紧张、透明、高效的模式。

但王审知和李百夫长(被王潮特意派来协助镇场)态度强硬,严格执行奖罚制度。

对于完成定额甚至额者,当场兑现奖励——或是额外的食物,或是难得的休息时间,甚至是一点点微薄的铜钱。

对于故意怠工破坏者,则当众严惩,毫不姑息。

同时,王审知也并非一味强压。

他留意到运输队抱怨某些路段坑洼不平,严重影响了车和载重,便立刻调来“工程队”

优先抢修那段路。

现装卸队缺乏合适的工具,便让赵革师傅赶制了一批省力的撬棍和滑车。

数据的魔力再次显现。

当每个人的工作量被清晰量化并直接与利益挂钩时,积极性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

仅仅三天后,这条转运线的效率就开始以肉眼可见的度提升。

车辆往返次数增加,等待时间大大缩短,因颠簸洒落造成的损耗骤降。

到了第七日,一个惊人的数据被摆到了王潮案头:同样的人力,同样的距离,粮秣日转运量比试行前提高了整整一倍!

而损耗率下降了七成!

王潮亲自到转运线视察,看到的是井然有序、忙而不乱的景象:车辆穿梭不息,士卒们各司其职,口号响亮,动作麻利,那种蓬勃的干劲与以往死气沉沉的氛围截然不同!

十日期满,王潮在中军大帐再次召集众将。

这一次,他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和赞赏。

“明远,你果真又给了为兄一个惊喜!”

王潮拿起那卷记录着惊人数据的竹简,“编伍之法,非但可用于生产,于军务后勤亦是神效!

传令!

即日起,全军后勤辎重系统,全面推行此法!”

他目光扫过帐内,尤其是在几位曾经质疑的将领脸上停留片刻:“此后,凡有再言新法坏我军制、涣散军心者,皆以此实证驳之!”

王审知成功度过了这次危机,他的地位更加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铁马冰河肝胆照 被废三年后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大明补牙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