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效率的提升(1 / 3)

王潮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盆冰水,虽未直接泼下,但那森然的寒意已弥漫在整个中军大帐。

案头那几卷来自郑珏和其他质疑者的竹简,仿佛带着无形的重量,压得人喘不过气。

那些“舍本逐末”

、“培植私兵”

、“重利轻义”

的指责,句句诛心,直指王审知这套“编伍之法”

最可能招致攻讦的软肋。

王审知深吸一口气,将心中那丝被误解的委屈和寒意强行压下。

他知道,此刻任何情绪化的辩解都毫无意义,甚至可能落入对方的话术陷阱。

他需要的是冷静、是逻辑、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以及更高层面的战略视野。

他并未立刻看向那几卷竹简,而是将目光投向兄长王潮,神色平静,语气沉稳:“兄长,诸位将军的担忧,郑先生的质疑,弟已听闻。

其所虑者,无非三事:一曰士卒因分工而废战艺,二曰新法或致权责不明乃至尾大不掉,三曰以利驱人恐失忠义之本。

弟可否就此三问,逐一陈情?”

王潮目光深邃地看着他,微微颔:“讲。”

“其一,士卒是否会因分工而废弛战艺?”

王审知朗声道,“弟以为,此非但不矛盾,反可相辅相成!

请问兄长,是一支饥寒交迫、疾病缠身的军队更能战,还是一支粮草充足、身体强健的军队更能战?”

他自问自答,目光扫过帐内众将:“答案不言自明!

编伍之法,旨在高效生产,保障供给,强健士卒体魄,此乃巩固战艺之根基,何来废弛之说?反之,若终日为饥饿所迫,为琐事纷争所扰,焉有精力专心操练?且生产之中,亦需组织纪律,搬运重物可练力气,协作配合可养默契,此岂非另一种形式的操练?待粮足兵强,抽调的兵员轮换归建,便可全心投入战阵操演,事半功倍!”

一些将领闻言,不禁微微点头。

这个道理浅显而实在。

“其二,新法是否会导致权责不明,乃至……培植势力?”

王审知提到这个词时,语气刻意加重,带着一丝坦荡的无畏,“兄长明鉴!

编伍之法,核心在于‘定岗定责’、‘记录公开’!

所有分工、所有考核、所有奖罚,皆明示于众,记录在案!

其所削弱者,乃是旧有管理中凭个人好恶、模糊处置之弊;其所强化者,乃是依规办事、看绩论功之则!

权责非但未乱,反而空前清晰!

一切皆在阳光之下,何来暗中培植之空间?若说因此法而凸显了某些善于生产管理之人才,此乃我军之福,岂能因噎废食?”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转而深沉:“更何况,如今我军困守泉州城外,强敌环伺,内部不稳。

当务之急是活下去!

是壮大起来!

若此时还斤斤计较于些许权柄之得失,猜忌于肯做事、能做事之人,岂非自毁长城?弟之一切所为,兄长与诸位将军皆可随时督查!

若有丝毫营私之举,甘受军法!”

这番话掷地有声,坦荡无比,让一些原本心存疑虑的将领也露出了惭愧之色。

王潮的目光也柔和了些许。

“其三,以利驱人,是否败坏人心,忘却忠义?”

王审知的声音提高了些许,这个问题触及了意识形态的核心,“弟请问,让弟兄们吃饱穿暖,不被饿死病死,是利否?让辛勤付出者得享应有之回报,是利否?让我军得以生存壮大,将来能护卫一方百姓,能光复中原、匡扶社稷,这是大利否?”

他环视众人,语气铿锵:“《管子》有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空谈忠义而让士卒饥寒交迫,乃至易子而食,此非忠义,乃迂腐之仁,纵容之恶!

我等给予公正之利,正是为了涵养更大之忠义!

让士卒明白,他们的每一分付出,皆是为了自己、为了同袍、为了这支军队的未来!

此等‘利’,与‘义’何悖之有?岂不正是‘义利相济’?”

他巧妙地将郑珏等人赖以立论的儒家经典反过来作为自己的论据,顿时让对方的指责显得苍白无力。

帐内一片寂静。

王审知的层层辩驳,有理有据,既立足于现实困境,又拔高于战略高度,更难得的是那份坦荡与务实,深深打动了许多务实派的将领。

王潮沉吟良久,缓缓开口:“明远所言,不无道理。

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明补牙匠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铁马冰河肝胆照 被废三年后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