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小的话语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那位王老师心中漾开圈圈涟漪。
王老师全名王娟,比周小小年长几岁,性格爽利,颇有正义感。
她听到周小小含糊其辞却又信息量十足的回答,尤其是那欲言又止的后怕神情,立刻印证了心里的猜测。
“是不是又是那个张喇叭?”
王娟压低了声音,身体向前倾了倾,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厌恶,“她就住你隔壁吧?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没事都能被她嚼出三分事来!
肯定是她!”
周小小连忙做出一个制止的表情,眼神飞快地扫了一下四周,显得谨慎而克制:“王姐,没凭没据的,可不能乱说。
组织上已经查清楚了,我相信……相信反映问题的同志也是出于对集体纪律的关心,只是可能……可能了解得不够全面,产生了误会。”
她这话说得极其“得体”
,既没有承认是张婶,也没有否认,反而还“肯定”
了举报者的“初衷”
,只是轻描淡写地归咎于“误会”
和“了解不全面”
。
这种受了委屈还替人“说好话”
的姿态,更容易激起旁观者的不平。
王娟果然更气了:“关心?她那是关心?她那叫唯恐天下不乱!
小小你就是太老实、太能忍了!
这种人,就不能给她好脸色!
不然她下次还敢变本加厉!”
旁边另一位埋头吃饭的李老师也被吸引了注意力,推了推眼镜,小声插话:“是啊,周老师,这种人咱们厂里又不是只有一个两个。
你越软和,她越觉得你好欺负。
这次没查出问题,难保没有下次。”
周小小低下头,用筷子轻轻拨弄着饭盒里寥寥无几的菜叶,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却又努力表现得坚强:“我知道……谢谢王姐、李老师。
我只是觉得,大家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闹得太僵也不好。
我以后自己更加注意,尽量不落人口实就是了……唉,可能就是因为我平时不太爱说话,才让人误会了吧。”
她这番自我“反省”
,更是将受害者的隐忍和善良衬托到了极致,同时也bt1y地点出了自己“孤僻”
名声的由来——并非本性如此,而是被逼无奈甚至被误解的结果。
王娟和李老师对视一眼,眼中都是对周小小的同情和对举报者的不满。
王娟拍了拍周小小的手背:“什么不爱说话!
那是文静!
是稳重!
跟那些整天叽叽喳喳搬弄是非的人能一样吗?小小你别怕,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以后她再敢乱来,我们给你作证!”
“对,周老师,有什么事跟大家说,别一个人闷着。”
李老师也附和道。
周小小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真诚地道谢:“谢谢,真的太谢谢你们了。
有你们这话,我心里暖和多了。”
她知道,初步的目的已经达到。
她不需要自己大声疾呼委屈,只需要巧妙地引导,自然会有正义感的人替她声,同情的种子一旦播下,就会在集体的土壤里悄然生长。
这顿午饭之后,周小小明显感觉到办公室里几位同事对她投来的目光多了几分暖意和善意。
下午没课的时候,王娟还特意给她倒了杯热水,让她“歇歇神,别为无聊的人事伤神”
。
周小小感激地接过,心里却并未放松警惕。
她知道,舆论的扭转需要时间,而张婶那边,绝不会因为早上的小小受挫就偃旗息鼓。
果然,下班回到家属院,气氛就有些微妙的不同。
楼道里似乎比平时安静些,但当她走过时,能感觉到某些虚掩的门缝后,有目光投来。
她保持着平静的神情,对偶尔遇到的邻居点头致意,笑容浅淡却礼貌。
走到自家门口,正要拿钥匙开门,隔壁的门“吱呀”
一声开了。
张婶端着一个簸箕出来,像是要倒垃圾,目光却第一时间落在了周小小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皮笑肉不笑地开口:“周老师下班了?今天学校忙吧?”
“还好,张婶。”
周小小停下动作,转过身,依旧是那副温和的样子。
“唉,年轻人就是辛苦。”
张婶假意叹口气,话锋却一转,“不过啊,再忙也得注意影响不是?咱们这楼里住的都是本分人,可经不起折腾。
昨晚那阵仗,啧啧,多少双眼睛看着呢,虽然说是误会吧,但这名声传出去,总归是不太好听,你说是不是?”
这话绵里藏针,明着是关心,暗地里却在提醒周小小:就算没查出什么,你的名声也已经受损了,而且我还在“关心”
你呢。
若是从前,周小小或许会心生郁结,或者忍不住辩驳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