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直接寄给了《数学年刊》。
毕竟数学年刊已经刊登过他的一次论文了,彼此也算是熟悉了。
赵小侯的论文寄过去,对方也会认真查看审核的,刊登论文的速度也会加快。
实际上也是如此,数学年刊当班的编辑在上班打开电子邮箱,看到这篇论文:“zhao?大夏青花大学?”
顿时就让编辑就兴奋了起来,他清楚记得这就是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那位赵博士。
难道他又研究出什么东西了?
编辑有些迫不及待的点开了附件,阅览了起来。
“bSd猜想?!!偶买噶的!这又是一颗世纪炸弹吗?”
编辑看了开头之后后面的就看不懂了。
没法,虽说编辑都是世界知名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但他们在数学上的实力肯定不是拔尖的。
否则的话,他们也不会来这里当编辑,而是应该留在数学系里搞研究了。
当然,看不懂不要紧。
编辑随即就将论文传递给了总编。
数学年刊的总编罗布特先生以前是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的教授,曾经也做出过不少学术成果,只不过年纪上了五十,脑子有些转不动了,头也秃了。
他索性就来到数学年刊担任了总编。
毕竟这里既能够发挥他的长处,也能够掩盖他的短处。
当然罗布特先生也没能将这篇论文看懂,虽然他之前已经对解析-密率法研究了不少时间,但他在数学上的天赋总归不是最顶尖的那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