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楼。
虽然1000个碳纤维生成皿数量比较少,但一晚上的时间也足够1号智能AI实验出一些成果了。
果然,等他抵达5楼的时候,1号智能AI已经打印好了昨晚的实验报告。
不得不说中智能AI比弱智能AI在这方面强多了。
在赵小侯昨天提出要纸质实验报告之后,1号智能AI就会提前准备好纸质实验报告,不让赵小侯等待。
看过昨晚的实验报告之后,赵小侯还是很满意的。
即便只有1000个碳纤维生成皿,1号智能AI也完成了五万多次实验。
并且初步将形成三角四面体的碳原子形成了多壁碳纳米管。
只不过由于实验次数不够的关系,就现在而言,只形成了3层壁的碳纳米管。
但即便是这样,也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如果换成其他科研人员来做实验的话,即便有了超高强度碳纤维技术的资料,想要走到这一步,也需要长达数十年的漫长时间,甚至于更久。
这并不奇怪,科研人员可没有1号智能AI能够同时控制上千个碳纤维生成皿的能力,只能够依靠人数和时间来慢慢的磨。
下午,采购部就将制造碳纤维生成皿的材料运进了五楼的小工厂。
1号智能AI随即操纵机械臂开始迅速制造碳纤维生成皿,并且每做成一个碳纤维生成皿,随即就送到实验室内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