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站的海量二氧化碳也在这些植物的光合作用下,迅速转化为可供动物呼吸的氧气。
实际上在第6个月结束的时候,赵小侯就开始将大量腐化菌,真菌等等之类的基层生物洒落下去。
毕竟如果没有这些细菌,真菌的存在,那么超巨型星际太空站里的植物、动物死亡后就不会腐烂分解,那样势必会造成内部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第10个月后,超巨型星际太空站内部的氧气含量就达标了。
因而这个时候,按照以前的生态改造方案,赵小侯就开始将一些虫类生物以及贝类投放到土地和海洋里。
第11个月结束时,一大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以及各种鱼类被投入了超巨型星际太空站。
之后就是鸟类和哺乳动物被大量投入。
不过相对于其它低级动物来说,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繁衍速度就明显要低上一个档次。
还好,到第14个月的时候,超巨型星际太空站里的动物总量基本上也达到了预期要求,因而赵小侯就来到了其核心部位。
超巨型星际太空站的核心就不是核聚变反应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