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查,他感觉有点心凉。
原因很简单,现在大夏的材料学有点差劲。
简单来说,国内所使用教材大多是从国外教科书翻译,大夏的材料学教学偏重于理论学习,实际操作经验较少,高校仅以发表论文数量多少来衡量研究成果,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则强调强度提升比,并不考虑能否实现量产和工业化制造。
国内材料企业普遍研发能力不足,也买不到国外的先进工业软件,发展较慢,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专用设备水平落后。
同时就导致了在这方面大夏被外国卡脖子的情况出现。
根据赵小侯在网上查到的数据,大夏新材料的进口率高达86%,自给率仅为14%;化工新材料产业国内保障能力只有50%;用量较大的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自给率仅30%;高端高温合金主要依赖进口。
说明白一点,别看大飞机上天了,可制造大飞机的引擎材料都得进口!
总之一句话,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大夏国内的材料学不说是依托答辩,至少与一些强国差距很大。
并且你就算是出国留学,人家国外名校的材料学专业都不会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