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挖老粉池边的土找护粉珠,结果挖开锈矿,害了整个粉坊,我对不起大家,对不起这几十年的老粉坊……”
话音未落,粉池上方突然传来“哗啦”
巨响,几块沾满锈粉的青石板轰然坠落,裹挟着锈淀粉糊和粉条渣,朝着众人砸来。
“快躲到粉缸后面!”
众人急忙扶起李叔,躲到倒地的粉缸旁,用厚布护住头脸。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锈淀粉糊溅到身上,皮肤一接触,瞬间又痒又疼,有人还被青石板碎片划伤,渗出的鲜血一碰到锈淀粉糊,立刻变成褐色。
“快用护粉灵光!”
老锅急呼,木灵的绿光与水灵的蓝光交融,再注入灵泉水的净化之力,化作一道绿蓝相间的护粉灵光,朝着坠落的青石板和锈淀粉糊射去。
灵光所及之处,锈毒瞬间被净化,青石板恢复青灰色,锈淀粉糊变得清澈,酸臭味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淀粉清香;池边的淀粉渣经灵光一扫,重新变得干燥松散,洁白如初,仿佛又能用来制作美味的粉条了。
李叔看着逐渐恢复生机的淀粉和粉条,精神一振,指着粉池边的锈矿道:“得把锈矿重新封起来!
用护粉珠和灵光一起灌进去,才能止住锈害,让淀粉重归纯净!”
众人迅分工:老锅用护粉灵光拦住残留的锈淀粉糊,防止其扩散;小芽和锈儿将护粉珠放回锈矿入口,又在周围洒下灵泉水,筑起防护层;金锈侯和周师傅则找来干净青石和泥土,将锈矿严严实实地封起来,还铺上防渗油布,以防淀粉糊再次渗入。
护粉珠刚归位,便绽放出柔和白光。
粉池边的锈矿不再冒锈,池中的淀粉糊肉眼可见地变得清澈,化作洁白的淀粉浆,清新的香气弥漫开来;池边的淀粉也渐渐干燥,恢复细腻质感。
张叔迫不及待地用新淀粉漏了些粉条,煮熟后捞出,只见粉条又白又筋道,口感竟比从前还要好。
李叔从怀中掏出一本《漏粉护粉要诀》,书页间沾着陈旧的淀粉渍,显然被反复翻阅过无数次。
书中记载着各种漏粉技巧、淀粉养护方法,还有应对粉条变质的偏方。
“这是我一辈子的心血,你们帮我交给年轻粉农,让他们按上面的方法好好护粉,别再像我一样,毁了大家的生计!”
老斩郑重接过要诀,仔细擦去上面的淀粉渍,递给张叔:“我们会联系武林盟,给你们送来新的淀粉和漏粉工具,还会教你们用护粉灵光定期净化粉坊,防止粉蚀锈卷土重来。”
说罢,他催动木灵之力,净化粉坊残留的锈淀粉糊,清理地上的淀粉洼;小芽则教粉农们将灵泉水与绿茶水混合,涂抹在被锈淀粉感染的皮肤上,治疗红肿瘙痒,还用灵泉水清洗粉缸和漏粉工具,彻底去除锈毒残留。
接下来的日子里,众人齐心协力,清理粉坊里的锈害残留。
将腐蚀严重的粉缸和粉条清理出去,能修补的精心修补,不能用的就打碎作肥料;周师傅把护粉珠粉末混入护酱漆,制成“护粉漆”
,涂在粉缸和漏粉工具上,不仅能抵御锈害,还不易粘淀粉糊,清理起来方便许多;金锈侯跟着粉农学习漏粉条,天赋极高,很快就掌握了调浆、漏粉、煮粉的技巧,连李叔都忍不住称赞。
大家还耐心传授识别粉蚀锈早期症状的方法,比如淀粉出现褐色斑点、粉条煮后黏,就要及时处理。
在众人的努力下,粉坊渐渐恢复往日生机。
一日,众人坐在老粉池边,看着粉农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漏粉条,有的在晾晒,有的往新粉缸里装淀粉,有的打包晒干的粉条准备运往镇上商铺。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淀粉清香,大家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粉农们感激不已,送给每人一捆新晒的粉条,洁白细长的粉条上系着写有“护粉之恩”
的红绳,晶莹透亮。
“谢谢你们保住了粉坊,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守护,再也不瞎挖粉池边的土了!”
临行前,李叔将自己用了几十年的漏粉瓢送给金锈侯。
这漏粉瓢由优质葫芦壳制成,细密的小孔均匀分布,表面打磨得光滑细腻。
“这瓢陪我漏出无数捆好粉条,送给你。
希望你能像我一样,好好爱护粉坊,让百姓永远有好粉条吃,能喝上热乎乎的粉条汤!”
返程的快船上,众人带着粉条、酱坛、醋坛等各种物品,望着渐渐远去的粉坊,心中满是踏实。
金锈侯晃了晃手中的漏粉瓢,笑道:“这次不仅解决了粉蚀锈,还得了捆好粉条,回去炖肉肯定香!”
周师傅得意地晃了晃护酱漆桶:“我把护粉珠粉末和护酱漆混在一起,做出‘护粉漆’,以后粉缸和工具涂了它,不怕锈还不粘糊,清理更省事!”
船行至河道中央,一艘武林盟的快船迎面驶来,弟子们神色慌张:“老斩前辈!
不好了!
东南面坊出现‘面蚀锈’,面粉变质,面缸腐蚀,面农们都快撑不下去了!
面粉是百姓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