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无人可用

第一百七十三章 无人可用(2 / 3)

,各种可能性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却总觉得抓不住最关键的那根线。

“罢了。”他低声自语,揉了揉眉心。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但该做的防备不能少。

他提起笔,快速写了两道手令。

一是给周兴礼下令,令其麾下谍探,重点留意井口关的动向。曹永吉的老巢就在那儿,他北上草原,井口关的防御必有变化,或许能看出些端倪。

二是以盟友身份,给驻守关襄城的西夏大将魏若白去信。信中直言曹永吉已北上草原,提醒魏若白注意井口关方向,谨防有变。

关襄城直面井口关,是西夏防御东夏的重镇,魏若白是个明白人,得到这个消息,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刚放下笔,亲卫队长史平便在门外禀报:“大帅,张全大人、邵经大人、唐展大人到了。”

“让他们进来。”严星楚收敛心神,将草原的事暂时搁置。

眼前有更迫在眉睫的麻烦要解决。

很快,三人鱼贯而入。

左同知张全主管政务,神色总是带着几分操劳过度的疲惫;右同知邵经最近因为大帅支持金方一事脾气不太好,此刻脸上还带着点刚从军营出来的风尘气;劝学使唐展则是一身儒雅,但眉头也微微锁着。

“都坐吧。”严星楚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叫你们来,是为了什么事,想必你们也猜到了几分。”

邵经性子最急,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大帅,是为了隆济城那边‘农具暴动’的破事吧?要我说,就是那些刁民……”

“邵大人!”张全打断他,语气无奈,“监察衙门的调查结果很清楚,错不在百姓。是新农具价格过高,县衙推行手段又过于强硬,才激起了民变。”

邵经哼了一声,虽不服气,但也没再反驳。那知县是他一个老部下的亲戚,算是他这边的人,闹出这事让他脸上无光。

唐展叹了口气,接口道:“大帅,此事也反映出我鹰扬军治下的一大弊病。我们缺人,尤其是缺能妥善治理地方的官员。王东元大人和我推荐、招募的多是精通农事、工造、算学的专才,于实务技术上是好手,但于人情世故、牧民理政之道,确实有所欠缺。属下在学院开设的速成班,也只能教些基本的律法、公文,这为官一方的本事,非一朝一夕能练就。”

严星楚点了点头,神色凝重:“这就是我找你们来的原因。我们地盘扩张得快,可这治理跟不上,那就是沙地上盖高楼,迟早要塌!一个技术好官,却能逼得百姓砸衙门,这是天大的笑话,也是我等失职!”

他目光扫过三人:“都说说吧,有什么法子能尽快解决这‘无人可用’的困局?特别是能踏实做事、懂得变通、能安抚地方的官员,从哪里来?”

书房内一时沉默下来。

张全沉吟片刻,率先开口:“大帅,眼下无非是几条路。其一,继续从现有吏员中提拔考核优异者。但这些人大多擅长执行,缺乏独当一面的魄力和眼光。其二,请唐大人扩大鹰扬学院招生,开设更全面的政务课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邵经拧着眉头:“还能从哪来?难道去西夏朝廷挖人?那些酸儒,来了也未必合用,还容易埋下钉子。”

严星楚没说话,看向唐展。

唐展沉吟后缓缓道:“大帅,张大人和邵大人所言皆有道理。内部提拔和学院培养是长远根基,必须坚持。但眼下急需用人,或可考虑……从大夏这些年离退的士人中寻找。”

“离退士人?”邵经挑眉,明显不太看好,“那些人多半自视清高,且与我鹰扬军未必同心。”

“邵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唐展不疾不徐,“但并非所有离退士人都如此。其中亦有怀才不遇、或对当下时局有清醒认识者。他们熟读经史,通晓政务规程,更重要的是,其中许多人曾有实际的地方任职经验,这是我院学子目前最欠缺的。”

张全眼睛微亮:“唐大人是说……那些因战乱、不得志而隐居或赋闲在家的旧官吏?”

“正是。”唐展点头,“可发布求贤令,特别注明急需有州县治理经验之才。我鹰扬军不论出身,只论实绩,想必能吸引一部分人前来。”

严星楚手指敲着桌面,思索着这个提议的可行性。风险确实有,但收益也可能很大。这些旧官吏熟悉地方运作模式,只要能让他们认同鹰扬军的理念,确实能快速填补空缺。

“光发求贤令恐怕还不够。”严星楚开口,“愿意来的,多半是胆子大、或是真的走投无路的。真正有本事又观望的,不会轻易动。”

他看向张全和唐展:“这样,你们二人联手,拟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求贤令要发,但要写得诚恳,点明我们的困境和求才若渴之心。同时,对于前来投效者,给予足够的礼遇和相应的职位试练。设立一个专门的考核机制,由张大人你主导,唐大人协助,考察其才学、政见,更重要的是实务能力。通过者,可先任副职或派往不太紧要的县郡历练,确有成效,再予重用。”

“那……隆济城那个知县如何处置?”张全问道。这事总得有个交代。

严星

最新小说: 大唐男保姆 红楼:我和黛玉互穿了 九娘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不学鸳鸯老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火烧黎明 灭世魔龙三岁半 回到汉朝当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