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和弓弦在我国南方潮湿气候下容易损坏,这无形中增加了后勤负担,甚至影响战斗力。
但是标枪不会,只要人有力气,扛起标枪就能走,任凭下雨刮风都不会损坏,反正扔出去打中人一样有威力,甚至在较短距离内贯穿能力比弓弩强,更不至于像弓弩那样在大雨天损坏。
因此中国古代南方人民更喜欢用标枪,也就有了下面一系列记载“今滇兵皆用标枪空掷,谓之标子”(《通雅?器用》)“獠童兵器,每洞各习一种,其习标枪者铁刃重二斤”(《渌水亭杂记》)。
这一时期的中国南方水师的标枪用法甚至和倭寇有着很大关系:
据《武备志》记载,明代水师所用标枪有两种:一种称为 “小镖 ”,即一般的、普遍列装的标枪,长七尺(约合 2.2 米),枪头用精钢制做,枪柄用竹或硬木,”“船内兵俱习 ”、“掷之如雨。”
现藏于日本的明人绘《倭寇图卷》中有明军与倭寇水战的场面,把标枪“掷之如雨 ”的景象画得相当真切。
明代水军用的另一种标枪称为“犁头镖 ”,也长七尺,但枪头大而重,用于从桅斗上下掷敌船和敌人,“中舟必洞,中人必碎”。
金试真想到那些中国史料,顿觉有搞头:【按照伊丹康直的想法,也许今川家可以让倭寇在小日子本土就品尝一下大明的对倭寇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