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都帝京被攻陷、楚帝被生擒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以惊人的度向四面八方传开,迅席卷了大秦已经控制的北部所有州郡。
那些尚在深山老林、偏远郡县暗中串联,打着‘抗秦复楚’旗号的残存贵族、遗老遗少以及那些军中悍将,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
“帝京帝京竟然真的破了?”
“陛下陛下被俘了?”
“连国都、陛下都没了,我们我们还在为何而战?”
绝望如同瘟疫般蔓延。
许多秘密的抵抗据点陷入死寂,原本慷慨激昂的誓言变成了无力的叹息。
那些刚刚拉起的小股义军悄然解散,失去了效忠的核心和希望的旗帜,所有的抵抗都显得苍白无力。
大楚北境的最后一丝反抗火苗,在这巨大的震撼与绝望中,彻底熄灭了。
与此同时,一只神骏的红翎鹰划破长空,带着来自大楚最高级别捷报,俯冲进入大秦帝都。
内侍几乎是奔跑着将那份封着火漆、带着战场硝烟气息的捷报呈送到御案上时,萧照渊沉稳地接过,迅拆开。
目光扫过白起那熟悉的、刚劲有力的笔迹,看到‘楚都已克,楚帝被俘’的字样时,饶是以萧照渊如今的深沉,此刻也忍不住猛地从龙椅上站起!
“好!
好!
好!”
他连道三声好,脸上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激动与自豪的光芒。
他紧握着那份捷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白。
“白起、李靖不负朕望!
大秦的将士们,没有让朕失望!”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喜悦响彻大殿,“百年楚都,已被我大秦所破!”
“陛下万年!
大秦万年!”
殿内萧何、贾诩、郭嘉等重臣闻言,立刻明白了缘由,齐齐躬身贺喜,脸上也都洋溢着激动与振奋。
欢呼声、道贺声此起彼伏,久久不息!
从先帝时的西出之梦,到如今多少将士的浴血奋战,终于在这一刻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大秦统一霸业,迈出了最关键,也是最坚实的一步!
萧照渊站起身,他目光扫过殿下激动的人群,望向殿外,仿佛能看到那面插在楚都城头的黑色旗帜。
“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带着无上威严,“昭告天下,犒赏三军!
所有参与伐楚之战的将士,皆按功行赏!”
“着白起、李靖,妥善处理楚地善后事宜,稳定秩序,安抚民心!”
整个帝都,乃至整个大秦,都因为这场决定性的胜利而陷入欢庆的海洋。
大楚中枢的覆灭,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一个由大秦主导,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已然露出了它雄伟的轮廓。
五日后,一架看似普通的马车,在数名便装护卫的簇拥下,缓缓驶入了帝都。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出辘辘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马车内,正是卸下了‘林钦’伪装的五皇子萧照凌,以及他的妻子宁安郡主。
宁安看着窗外与楚地风情迥异,却井然有序,充满活力的秦都景象,眼神复杂,带着一丝好奇,也带着一丝对未知未来的忐忑。
萧照凌轻轻握住她的手,给予她无声的安慰。
马车径直驶向巍峨的皇宫。
经过通传,消息迅报至内殿。
原本正在批阅奏折的萧照渊,闻听五殿下萧照凌求见,执笔的手猛地一顿,霍然起身,脸上瞬间涌现出难以抑制的欣喜与激动!
“快宣!
不朕亲自去!”
他竟不顾帝王仪态,大步流星地走向殿外。
对于这位潜伏敌营多年的五哥,萧照渊心中始终怀有一份愧疚。
更重要的是,他深知,若非五哥冒死接应那份至关重要的密约,后续伐楚之战绝不会那么顺利。
这份功劳,于国而言,堪称擎天之功!
宫门处,萧照凌与宁安刚刚下车,便看到萧照渊亲自迎出。
兄弟二人目光在空中交汇,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五哥!”
萧照渊上前,紧紧握住萧照凌的手臂,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辛苦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陛下。”
萧照凌刚欲行礼,却被萧照渊牢牢拖住。
“你我兄弟,不必多礼!”
萧照渊目光灼灼的看着他,又看向一旁的宁安郡主,语气温和了许多,“这位便是五嫂了吧?一路辛苦,从今往后,帝都便是你的家。”
宁安连忙行礼,心中因秦帝的亲自出迎和温和的态度而安定不少。
“五哥,你送回来的那份密约,堪称定鼎之物!”
萧照渊引着二人向内走去,语气中充满了感慨,“若非借此契机,一举摧毁楚帝威信,乱其军心民心,我大军岂能如此迅突破大楚北方防线?此功,当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