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将至,楚都城内已渐渐弥漫起节日的喜庆气氛。
楚帝自觉心头大患已除,连日来心情颇佳,处理朝政也显得意气风。
然而,南境关于镇南将军赵武滥杀无辜的流言始终未曾彻底平息,甚至在有心人的传播下,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然引起朝中一些御史台言官的注意和民间的不满情绪。
今日,便有御史出列,慷慨陈词,痛斥赵武在南境‘行事酷烈,有伤天和,致使苗民怨声载道,有损国朝仁德之名’,请求陛下严惩,以安民心。
龙椅之上,楚帝面色沉痛,仿佛也是刚刚得知详情,他沉默片刻,重重地叹了口气:“唉,赵爱卿为国征战,剿灭邪教,其心可嘉。
但行事确有不妥之处,致使无辜受累,引来非议。
朕,甚为痛心。”
他语气一转,变得严肃起来:“但是,国法如山,民心似水。
既有过失,便当惩处,方能彰显朝廷公正,安抚百姓。”
“传朕旨意!”
楚帝声音朗朗,传遍大殿,“镇南将军赵武,驭下不严,行事失当,致使南境动荡,民生怨言。
即日起,革除其镇南将军之位,召回帝京,听候处置!”
旨意一下,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有人觉得陛下圣明,不袒护功臣;也有人为赵武感到惋惜,觉得处罚过重。
然而,无人知晓,就在这道明旨出的同时,另一道由楚帝心腹太监秘密携带的密旨,也飞送往南境。
密旨中,楚帝温言安抚赵武:此番革职,乃权宜之计,意在平息流言,安抚蠢民。
爱卿的忠心与功绩,朕铭记于心。
暂且回都修养些时日,待风头过去,南境仍需爱卿这等才干镇守。
届时,非但官复原职,朕更会委以重任,使爱卿更上一层!
楚帝这一手‘弃车保帅’、‘明降暗升’玩得炉火纯青。
既用赵武当了替罪羊,平息了朝野和南境的民怨,展示了自己赏罚分明的形象,又牢牢笼络住赵武这员手握兵权的悍将之心。
处理完赵武这个内部问题后,他朗声道:“岁将至,亦是万象更新之时。
大周与我大楚乃姻亲之邦,值此佳节,当遣使致贺,以固两国之谊。”
他看向户部尚书耶律鸿:“耶律爱卿,从国库中选取珍玩玉器、绫罗绸缎、并西域的奇珍异宝,备足礼品,以显我大楚诚意与富庶!”
接着,目光转向礼部与吏部官员:“礼部拟定使节仪程,吏部从朝中遴选干练通达,善于辞令之臣,担任正副使节,尽快出,务必在岁前抵达大周国都,传达朕之问候!”
“臣等遵旨!”
户部、礼部、吏部尚书纷纷出列领命。
这时,独孤文上前一步,躬身补充道:“陛下,老臣以为,此番出使,除岁贺喜、巩固邦交外,或可更进一步。”
楚帝眉头一挑:“丞相有何高见?”
独孤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沉声道:“陛下可亲笔修书一封,密呈周帝。
信中细数大秦近年来嚣张气焰,言明狼子野心。
提出我大楚愿与大周精诚合作,于来年共商伐秦大计!
以此,化被动为主动,将压力转向大秦。”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皆是精神一振!
联合大周,共伐强秦,这可是能够改变天下格局的大战略!
若此事能成,之前所受窝囊气都能一扫而空!
楚帝闻言,眼中更是爆出惊人的神采,抚掌笑道:“好!
独孤爱卿老成谋国,此言甚合朕意!
就依丞相所言,朕即刻亲笔修书一封。”
他仿佛已经能看到,来年周楚联军挥师伐秦,大秦疲于奔命的场景,心中豪情顿生。
之前因为密约而产生的阴霾,在此刻彻底被这份‘主动出击’的雄心所驱散。
很快,一支满载珍宝,代表着大楚诚意的使团便组建完毕。
楚帝亲自将封好的密信交给正使,再三叮嘱,务必亲手呈于周帝。
使团带着楚帝联合伐秦的野望,在岁前十日,浩浩荡荡地离开楚都,朝着大周的方向疾行而去。
楚帝站在宫墙高处,目送使团远去,志得意满。
他却不知道,在他积极谋划之时,那份真正能给予他致命一击的证据,已然藏在了珍宝之中。
大楚的使团旌旗招展,一路向东,朝着大周的方向行进。
队伍中除了礼部的官员,护卫的军士,还有大量装载着珍贵礼品的箱笼,由专人看管。
然而,就在使团离开大楚边关的第一个夜晚,营地驻扎,众人酣睡之际,一道如同鬼魅般的身影,悄无声息地避开了巡逻的守卫,潜入了存放部分礼品的临时库房。
此人动作迅捷而精准,显然对库房内的布局和礼品清单极为熟悉。
他目标明确,径直来到一个装着卷轴画作的箱子前,利落地打开锁扣,从数十个卷轴中,精准得取出了其中一幅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山水画。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