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朝堂上,所有人的目光聚焦于一直沉默不语的萧照渊身上。
他面色平静,但眼眸深处却仿佛有风暴在酝酿。
他的手指没有点在急需援兵的鼎武关,而是重重点在了尉迟燎原与周楚联军对峙的淮河。
“众卿,”
萧照渊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你们都只看到了我大秦的困境,却忘了,我们的敌人,同样身处困境。
周帝想救楚,但他的主力同样被我军牢牢挡住。
周楚两国能指望的,唯有淮水那十六万联军。”
他目光锐利如刀,扫过群臣,“大楚以为看到了希望,但他们丢失半壁江山,军心惶惶,全靠穆远山一人支撑。
但其十六万败军,真能抵挡我大秦两位战神率领的无敌之师吗?”
他猛地转身看向沙盘,”
支援鼎武关,未必需要从国内派兵。”
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窒。
萧照渊的手指猛地敲在淮水:“传朕旨意,飞鸽传书尉迟燎原,告诉他,朕会调镇蛮关五万人马前往淮水。
朕不要他死守,朕要他主动出击,寻机击破对峙的周楚联军!
只要联军一破,周军牵制我军两线的战略便失去意义。
往东可威逼大周西境,往西可与白起、李靖夹击楚都。
届时,压力瞬间回到周楚自己身上。”
“告诉白起、李靖。
国内暂无援兵,但朕给予他们全权,允许他们就地募集粮草,以战养战。
必要时,可行非常之事!”
“另外,影卫和暗组全力运作,在楚地散播谣言,动摇其军心民心。
同时,不惜一切代价,破坏两国后勤!”
萧照渊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霸气和决绝:“退缩?放弃?绝非我大秦第一选项!
我大秦就要在这绝境之中,打出一条通路!
破局之点,不在东,不在北,更不在国内,就在淮水!”
萧照渊的决断与魄力感染了所有人。
群臣心中阴霾被这豪气驱散。
“十五万精锐,尉迟将军又是我大秦宿将,面对十六万两国联军,淮河并非不能突破,届时”
话音未落,一名风尘仆仆的传令兵匆匆而来:“陛下,淮水急报!”
曹正淳接过密信,迅检查后呈予萧照渊。
萧照渊展开密信,目光快扫过。
殿内刚刚燃起的火热气氛,仿佛被一盆冷水悄然浇灭。
百官清晰地看到,陛下刚刚放缓的眉头再次锁紧,方才那股欲破局而出的锐气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冷静的沉思。
他缓缓将密信递给身旁的萧何,声音平静无波,却让所有人心中一沉:“念。”
萧何接过密信,只看一眼,脸色便微微一变,沉声念道:“据确查,大楚东境边军五万不日即将抵达淮水前线。
届时联军总兵力可达二十一万之众,虽协调不一,但兵力雄厚,凭河据守下,难以短时间突破。”
“二十一万”
这个消息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刚刚还在商议调动镇蛮关五万人马支援,打开缺口转眼间,对方的力量也增强了。
二十一万对十五万,即使尉迟燎原能突破联军防线,自身损失也不会低。
突破的计划,尚未开始,便已近乎破灭。
萧照渊背对着群臣,久久凝视着沙盘上那条蜿蜒的淮河,以及那片新附不久,尚且动荡不安的六州,以及刚刚夺取的大楚东境三郡。
良久,他缓缓转身,脸上已看不到丝毫冲动与不甘,只有属于帝王的深沉与理智。
“众卿,”
他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看来,是朕心急了。”
他坦然承认,目光扫过他的臣子们:“灭国之战,非一朝一夕之功。
大周全力干预,大楚困兽犹斗,天时地利,此刻似乎并不完全在我大秦。”
他走回龙椅,却没有坐下,手指指向沙盘上占领的庞大区域:“既然急攻不下,那我大秦,便换一个打法。”
“传朕旨意:一,南下战略转变,令白起、李靖两部停止向楚都行军。
转而全力巩固占领之兖、莱、肃、沙、朔、云六州及大楚东境三郡!
清剿残敌,安抚流民,恢复秩序。
以此为新根基,就地招募新军,严格训练!
所需粮草,除国内支援部分外,允许其就地筹措,但需有度,不可竭泽而渔。”
“二,着丞相诸葛亮总揽新占之地政务,全权负责恢复生产,治理地方,筹集军资。
让这片土地日后能为我大秦提供兵源,产出粮食。”
“三,黑水与云州,战略不变,继续严防死守,绝不能让周军越过雷池一步!”
“四,令尉迟燎原转为稳固防御,深沟高垒。
不必寻求决战,但要像颗钉子,死死钉在淮河北岸,让联军无法北上一步。
镇蛮关五万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