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都的晨雾尚未散尽,一匹快马便如离弦之箭冲破城门,马蹄声急如鼓点,惊得街道上的行人纷纷避让。
骑手浑身浴血,尚未勒停马匹便扯开嗓子大喊:“燕云城破!
李靖将军大胜!”
喊声如惊雷般炸开,瞬间惊动了整座帝都。
茶馆酒肆里的食客丢下碗筷蜂拥而出,绸缎庄的掌柜推开算盘冲到街边。
燕云城,那座大楚东北第一巨城竟然真的被大秦踏破了!
与此同时,皇极殿内朝议正进行到关键时刻。
萧照渊看着阶下展开的楚境舆图,耳边便是郭嘉分析楚军粮道、布防。
忽然殿外传来密集的脚步声与压抑的欢呼。
“陛下!
捷报!”
内侍领着信使连滚带爬冲入殿内,手中的羽檄还在滴血,“燕云城破!
第四军团全军覆没!
谢长天自刎!
李靖将军大捷!”
殿内群臣瞬间沸腾。
萧照渊猛地站起身,龙袍扫过案上的奏折,眼中精光爆射。
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殿门前,望着跪倒在地的信使,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再说一遍!
燕云城如何了?”
“回陛下!”
信使单膝跪地,声音穿透晨雾,“燕云城已破,第四军团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守将谢长天自刎殉国!
李将军已肃清残敌。”
“好!
好!
好!”
萧照渊连道三声好。
众臣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狂喜。
郭嘉抚掌笑道:“陛下,燕云一破,穆远山困守望原关,大楚半壁入我大秦,指日可待!”
“伤亡如何?”
萧照渊低头看向信使。
喧嚣的大殿在信使说出伤亡数字的刹那凝固。
萧照渊脸上的狂喜瞬间褪去,龙袍下的手指狠狠握紧,指节泛白:“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陛下”
信使声音颤,额头磕在地面,“燕云一役,我军与司徒静公主旗下一共折损十一万余典韦将军为挡大楚援军,身受十七创,至今昏迷不醒;原第三军团五千人仅剩数人,罗战,罗恒,徐猛等将军战死沙场”
殿内死寂如坟。
方才还在欢呼的群臣此刻噤若寒蝉。
皇极殿内的鎏金铜炉里,龙涎香的青烟扭曲上升,映着萧照渊铁青的脸色。
“十一万”
萧照渊喃喃自语,眼前浮现出典韦赤裸上身挥舞双戟时的悍勇。
“陛下,”
贾诩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燕云城破,大楚东北屏障尽失,此乃大胜。
伤亡在所难免。”
“朕知道。”
他猛地抬头,“可那是十一万大秦儿郎;是大秦无数百姓的父亲,兄弟,儿子。
典韦护朕安危多次,如今昏迷不醒,罗战他们”
他顿住话语,喉头滚动,“传旨,厚葬所有阵亡将士,追封罗战三人侯爵。
典韦若醒来,赏万金,封虎贲侯!”
旨意落下,殿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金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萧照渊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燕云城的标记,又移向献州方向,却迟迟没有落下,十一万的伤亡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
“李靖呢?”
萧照渊忽然问道,“让他即刻整军,休整十日,固守青霞三城。
传令诸葛丞相,调动兵力补充李靖所部!
司徒静派豫让带他们回来吧。
就说就是朕记住他们的牺牲了。”
“陛下英明。”
房玄龄捧着账册躬身,“国库虽因战事吃紧,但抚恤英烈的钱,臣必三日内凑齐。”
萧照渊摆摆手,示意众臣退下。
殿内只剩下他一人时,他才缓缓坐下,看着手中染血的捷报,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胜仗是打下来了,大楚献州也近在咫尺,但这胜利的代价重得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钟楼的钟声突然响起,悠长而洪亮,传遍了帝都每一个角落。
百姓们望着宫墙方向,纷纷跪倒在地高呼万岁。
他们知道这是前方传来的胜利捷报。
当萧照渊站在殿阶之上,迎着初升的朝阳,腰间的佩剑在阳光下闪着寒芒。
燕云城的陷落不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更是大秦统一的关键一步。
“传旨,”
萧照渊的声音穿透宫阙,带着不可置疑的威严,“命史官记载,大秦新帝历二年春,燕云破,大楚危,天下将定!”
帝都内的欢呼声浪越来越高与宫墙内的钟鸣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属于胜利者的凯歌。
大楚,金銮殿。
楚帝的龙椅在寂静的朝堂上显得格外冰冷。
司徒昌杰的军报摊在案前,墨迹被他指尖的冷汗洇开:“燕云破,谢长天自刎殉国,第四军团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