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的成果,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织梦者”也陆续进入了交互舱。
那位来自全球音乐家团队的代表,一位名叫莉莉娅的年轻作曲家,带着“如何创作出能让不同物种产生共鸣的音乐”的问题,进入了信息之海。她出来时,没有画图,也没有激动地演讲。她只是走到一架钢琴前,闭上眼睛,指尖轻触琴键。
一段旋律,从她的指尖流淌而出。那不是人类已知的任何一种音乐风格。它没有明确的节奏,没有固定的音调,却像是一股无形的水流,穿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它时而低沉如深海的鲸歌,时而高亢如山巅的风啸,时而又轻柔如花瓣的坠落。在场的科学家、政要,甚至包括远在茶室旁听的陈明和胖虎,都感到内心深处某种原始的、共通的情感被触动。
有的人感到平静,有的人感到温暖,有的人感到一种莫名的乡愁。当旋律结束时,整个观察室都陷入了长久的静默。莉莉娅睁开眼睛,眼神清澈而悠远。
“我听到了……宇宙的呼吸。”她的声音轻柔,“它不是为了取悦任何物种而存在,它只是‘存在’。它告诉我,共鸣,不是去寻找共同点,而是去理解差异。它教会了我,如何让音符,变成一种纯粹的‘感受’,而不是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