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也能运送布设几十颗。
至于鱼雷,各战斗艇,也都有预留搭载空间,像在船上有相应的武器位,或是加浮筒桁架,将鱼雷发射筒挂载,但不论哪一种,用的方案都一样,没办法,正经鱼雷发射装置过于沉重。
话归正题,这运输船船顶设计的比较平坦,所以有大量武器位,当然不是用来安装什么迫击炮的,其武器位需额外加固,这会增加自重减少载货量。
武器位是用来架设防空机枪的,其既被当运输艇、补给艇、布雷艇这些使用,也是武装防空护卫艇,必要时要承防空职责,既保护自身,也保护其他船舰。
这一款运输艇,是全钢船身的,当然,内部肯定使用了木材,但都是实木,因为这船目前都是最初始的设计,当时复合板材还未被验证好用。
不过,目前已经综合复合板材的使用经验,设计建造一型新船,不过职责定位也有所转变,专司运输。
而二十八米船,这已经归属于炮艇行列了,当然,船体构造这些依旧是放大改进的样式,不过上层建筑布局有所变化,稍稍后移,为舰艏留出更多空间。
而迫击炮炮位也移至船艏,因为装备了更大口径迫击炮,两套双联装二四零迫击炮,直接跳过二零零,主要是二者重量、后座力、操作难度很相近,还不如直接上更大口径。
至于为何装在舰艏,因为炮管有五米多长,放平后,无法在甲板进行装填,要从船顶装,而船顶还要配上吊机、输弹轨道等等,因为炮弹太重了,标弹便有上百公斤。
船顶也不再配无后座力炮,因为此船已不再适合冲锋到近前交火,舰顶前中部,都是为舰艏火炮服务的各类设施,后部则安装高射机枪及砰砰炮这些,舰艉也如此,共同搭建防空单元。
剩下最大一型船是三十二米,也有负责战斗的炮艇,不过其已经属于旗舰船型,武器与二十八米类似,包括舰艏也照旧是两部双联装二四零迫击炮,不过其防空火力大为加强。
另外,二十八米及三十二米船,舱室及上层建筑,都大量使用了实木及复合板材,没办法,为赶工期,且造好的船除实验外,是先供应给水警的,所以不算太影响。
三十二米,还有另外两个船型,一个自然是他们搭乘的运输船,其同样可做为布雷船用,只是没有二十三米船那么专业。
这一条船,算是舟艇部队的主力运输船型,且偏向服务外部,像其他部队及其后勤补给物资,所以其更偏向运输,当然,属于武装运输船,还可做为物资运输船队的护卫船使。
而三十二米的另一型船,则是条双体船,自然是林默出的主意,参考仿造于谁也不用多说,其特点,是平稳、快速及早板宽大。
三大特点里,有二大特点非常利于布置迫击炮,所以这可以说是条迫击炮船,除舰艏,舰艏也抬高出平台用于装弹。
前三后四,足足七部双联装二四零迫击炮,妥妥火力怪兽,当然了,这也导致甲板空间稍显拥挤,射界也集中在正前方区域,无法向两侧及后方射击。
不过也足够了,因为其较小的行驶阻力,加上船体宽也能塞下更多发动机带来的澎湃动力,其他船想追上很难,甚至可以掉头打你一波再跑。
另外,得益于船宽,船顶空间也不小,塞下不少防空武器,其防空能力也一点不弱,当然了,也有弊处,舰内空间稍小,弹药装载较少。
这是条试验船,所以甲板显得有点方正,本来,林默想着,试验后效果不错,便将其做大,一展雄风。
但现在试验效果不差,但林默却考量后,换了想法,认为应该做小,造一条长度二十米左右的超高速火力船,用于火力投射。
还可再搞一条十多米的,用做超高速突袭船,加装多联装短炮,冲锋至近处,一次投射大量弹药。
因为多联装火炮若不搞齐射,炮座这些承受传导后座力的部件,便无需随炮增加而增加,所以联装一堆短炮,也就是增加点炮管重量,在可接受范围,而宽阔甲板也有布设空间,林默初略估计,一次打出几十发炮弹怕是不成问题,蚁多可是能咬死象。
另外,还可利用其较宽的船身船艏,安几台正经鱼雷发射器,搞个高速鱼雷艇,冲至近处发射,加上双体的稳定性,估计精度差不了。
当然,双体船并不止开发出这一款来,还有一款不太正经的,说它是双体船也没问题,但却只是两个浮筒连在一块。
这是最开始验证双体船所出,连浮筒都没专门造,而是寻了两艘驳船连一块,结果发现效果出奇不错,也是因此,那条三十二米长的双体船才那么迅速被造出。
而这原始验证版,速度肯定是快不了,但其稳定性非常好,且甲板宽大,并非不可用,甚至很好用。
像渡船,从人员、牲口、车辆物资等等,皆可摆渡,也可停于一地,做为快艇、大飞、巡逻艇这些小船的停靠补给点。
另外,也可加装大量防空武器,做为码头、水陆关隘、临水城市等的移动防空阵地,用途多多,最主要是造起来容易,两条小驳船,连接并铺设上甲板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