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那此事该如何处理才能让双方都满意呢?”
吴用心中暗想,看来天王是不打算放过自己,非要让自己选择队伍。
“天王,以我来看此事我们也只是听说,很难来下判断。
不如我们直接去郓城县,等到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我们再来处理更合适。”
晁盖笑道:“军师所言有理,那我们就去一趟郓城县。”
随后,他又看了看宋江:“公明贤弟,济州府暂时就由你来统领全局,明日我和军师去一趟郓城县。”
宋江一愣:“天王,还是我和你一起去吧!”
晁盖一摆手:“不必,济州府霍乱刚刚结束,还需要整顿,只有公明贤弟在此,我才能放心。”
“也好吧!”
宋江勉强答应了,他也有他的想法。
他想要去郓城,只要自己在场,晁盖处理起来王英,郑天寿和燕顺三人,就一定会有所顾忌。
可是,天王晁盖让自己留在济州府,也无不可。
宋江转念一想,晁盖再心狠手辣,也不至于把王英三人杀掉吧!
晁盖爽朗的一笑:“那就好,军师,你和我明天便去一趟郓城县。”
“好,遵命!”
晁盖此举是有目的的,他要通过这次的事,让吴用和宋江的关系彻底决裂。
宋江一拱手道:“还望天王重重治王英三个人的罪,等到我再见到这三人,还要再与他们理论。”
宋江的意思很显然,想让晁盖手下留情,只要有命在,一切都好说。
晁盖当然明白宋江的小心思:“公明贤弟,尽管放心,此事我必会秉公而断。”
“是是”
宋江赶忙躬身道。
次日,晁盖与吴用便启程前往郓城县。
临行前,晁盖特意带上了燕青,又暗中吩咐时迁先行一步,到郓城县暗中查访实情。
路上,吴用见晁盖面色凝重,试探着问道:“天王,此事您打算如何处置?”
晁盖望着身边飞驰而过的田野,缓缓道:“军师,梁山如今已非昔日草寇。
我们既要让百姓归心,也要让兄弟们信服。
王英三人若果真作恶,必须严惩不贷。”
吴用沉吟片刻:“只是这三人毕竟是宋头领的心腹。”
晁盖转头看向吴用,意味深长地说:“正因如此,才更要公正处置。
军师,你以为呢?”
吴用被晁盖看得有些不自在,只得点头称是。
晁盖心中暗笑:吴用你号称“智多星”
,这次也必让你选择“站队”
。
这几日,郓城县究竟生了什么?
其实,自从晁盖攻打济州府开始,又赶上了霍乱,在济州府一耽搁便是近两个月。
攻陷一座城池容易,可想要站稳脚跟就太难了。
水泊梁山这些好汉们,占山为王是他们的老本行,也是他们所擅长的。
可让他们离开山寨,在一座城里生活,矛盾便逐渐的显露出来。
先,以王英、燕顺、郑天寿为代表的这些头领,以及许多习惯了打家劫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底层头目和军士,他们上山落草为的是“快活”
,信奉的是“拳头大就是道理”
。
如今虽占了城池,但山贼习性未改。
他们视自己为征服者,将郓城县的百姓和将官视为“战利品”
或“附属”
,动辄欺凌,强买强卖甚至白吃白拿都是家常便饭。
虽然,晁盖和吴用制定了详细的政策和制度。
但是,晁盖在的时候还好,一不在,好多的制度便形同虚设。
不只是郓城县,任城县和金乡县的情况也差不多。
其次,降官旧吏,都是在夹缝求生。
以时文彬为代表的原朝廷官员,他们投降梁山,有的是迫于形势,有的是仰慕晁天王“替天行道”
的声名,期望能建立新的秩序。
时文彬本人性格刚正,本想恪尽职守,维护一方安宁。
然而,他很快现,自己手中的“法度”
在梁山的“兄弟情义”
和“功劳簿”
面前不堪一击。
让他们深感寒心与绝望,不知前途何在。
底层百姓,苦难依旧。
郓城县的普通百姓(当然也包括金乡县和任城县的百姓),刚刚摆脱了朝廷贪官污吏的盘剥,本以为梁山好汉是“义军”
,能带来太平。
谁知许多梁山军士的行径与旧官兵无异,甚至因其缺乏约束而更加肆无忌惮。
还有管理体系的混乱与缺失,梁山目前的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个人威望和山头关系,而非成文的、被严格执行的律法。
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是依“法”
还是依“情”
(兄弟情面),是依“职”
还是依“位”
(谁的地位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