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器革新:近战破骑之道(第12页)
夜幕降临,营地被笼罩在黑暗之中。
篝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士兵们的影子在岩壁上晃来晃去,跟会动的老壁画似的。
赵猛抱着一沓写满心得的糙纸,风风火火地冲进林宇的营帐,那脸上的表情,急得都快冒烟了。
“大人!”
赵猛把纸往案几上一扔,麻溜地说道,“今天看到老百姓那惨样,我一下就想起早年在辽东跟满清干仗的时候。
咱们那些火枪手,要是没长枪兵护着,碰上骑兵冲过来,那简直扛不住啊!
现在咱们这二百火铳手,要是遇到骑兵,那可咋整……”
他皱着眉头,眼神里全是担忧,右手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佩刀,仿佛已经看到骑兵像潮水一般涌来的惊险画面。
林宇正借着油灯批改士兵们的识字作业呢,听到这话,笔尖猛地停住,墨汁在纸上晕开了一小团。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赵猛那张紧绷的脸上,望着麾下士兵,心中满是欣慰。
往昔,他们不过是只知闷头执行命令的粗豪汉子,每逢战事,唯有一腔热血,全然不顾战术优劣。
可如今,竟能主动剖析战术短板,实在令人惊叹。
想来这段时日,持续不断的思想教育,加之战场上残酷厮杀带来的切肤之痛,双重磨砺之下,终使这些士兵脱胎换骨,懂得思考,不再盲目冲锋陷阵。
这只军队已非昔日只知执行命令的机械群体,历经多次战斗的磨砺与新式训练体系的塑造,他们开始主动思考战术策略、战场形势以及自身在军队中的职责,已然有了属于自己独立且鲜活的思想。
“好家伙!
能琢磨到这儿,看来平日里给你们上课没白费唾沫星子!”
林宇把毛笔一搁,起身用力拍了拍赵猛的肩膀,“以前那些个当兵的,打仗全凭一身傻力气,跟愣头青似的。
咱现在可不能这么干,得动脑子,玩点高级的。
火枪这玩意儿,看着挺唬人,实际上装填慢得像蜗牛爬,近战的时候又弱得一批,这毛病简直就是要人命呐!”
他溜达着走到营帐的旮旯处,那儿挂着一张简易的战术地图,上面用木炭歪歪扭扭地标着成都府周边的地形。
赵猛挠了挠头,嘿嘿一笑:“我也是突然开窍了。
还记得在辽东那一战,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得人耳鼓生疼。
咱们的火枪手虽严阵以待,可敌方骑兵来势汹汹,如黑色潮水般汹涌扑来。
那些骑兵骑着高头大马,马蹄扬起滚滚尘土,瞬间便冲破了火枪阵列。
火枪手们根本来不及装填弹药,被骑兵冲得七零八落,一个个身影在混乱中倒下,不少人当场就被马蹄践踏,尸体都被踩成了肉泥,那场面,实在是惨不忍睹……”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很明显,那段惨烈的记忆还深深地刻在他脑子里。
林宇陷入了长久的沉思,脑海中诸多思绪如乱麻般纠结缠绕。
须臾,他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眼睛陡然一亮,神色间满是惊喜,恰似忆起了某个足以扭转乾坤的关键事物。
只见他脚步匆匆,迅行至案几前,一把抓起桌上的木炭,迫不及待地在纸张上奋笔疾书,动作急切而又充满力量。
他一边画,一边难掩兴奋地开口说道:“哈哈,世间存在一种极为独特的兵器,名为。
三角形结构在刺击动作时,具备无与伦比的稳定性优势。
而且可以打造出形制相仿的短刺,专门用于近身搏斗,在贴身厮杀时挥出惊人威力。”
林宇顿了顿,用木炭重重描了下纸上的血槽线条,接着道:“此,最致命之处便在于这三面血槽,又称放血槽。
当它刺入人体瞬间,空气会沿着血槽迅猛灌入,犹如汹涌潮水般肆意破坏人体组织,致使大面积创伤产生。
与普通刀剑所留伤口截然不同,造成的伤口呈规整的三角形,边缘如利刃般锋利,创面极深。
这般特殊形状的伤口,愈合难度极大,令医者也颇感棘手。
且三棱形状的精妙设计,赋予了它在刺击时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其穿透力更是远寻常刀剑。
即便是厚重坚实的皮革甲胄,在面前,也仿若薄纸一般,难以抵挡其锋芒,瞬间便会被轻易穿透。”
林宇一边比划,一边向赵猛详细描述着的构造与精妙之处,从三角形截面的独特设计,到血槽在战场上的致命用途,无一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