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隐龙 > 砂眼与壁厚不均的攻克细节

砂眼与壁厚不均的攻克细节(2 / 2)

bsp;“挡渣坝”:在主浇道与分流道的连接处,用耐火泥砌起一道半寸高的小坝。“铁水里的杂质比铁水轻,会浮在表面,挡渣坝能拦住杂质,不让它们堵在流道里影响铁水流动!” 王铁匠解释道。之前的铸件里,常能看到杂质堵塞流道的痕迹,导致铁水无法顺畅流动,这次加了挡渣坝,铸件里的杂质明显减少。

    1.调整 “浇铸速度”:之前浇铸时,工匠们怕铁水冷却,总是快速倾倒,导致铁水冲击力过大,在砂型内 “乱撞”,局部堆积。王铁匠改用 “慢浇 + 分段” 的方式:先缓慢倾倒铁水,让其顺着主浇道平稳流入,待分流道充满铁水后,稍停片刻,再继续浇铸,直到砂型顶部的 “冒口”(排出空气和多余铁水的通道)冒出铁水,再停止浇铸。“慢一点,铁水才能‘听话’,均匀填满每个角落!”

    第一次按新方法浇铸锅炉外壳时,工匠们都捏着一把汗。王铁匠站在熔炉旁,手里拿着长柄陶勺,控制着铁水的流量,陶勺倾斜的角度始终保持在 30 度,铁水像一条细流,平稳地流入浇道。老周则蹲在砂型旁,眼睛紧盯着冒口,当看到冒口冒出均匀的铁水时,他大喊:“停!” 王铁匠立刻放下陶勺,关闭熔炉溜槽。

    冷却后敲碎砂型,一个壁厚均匀的锅炉外壳赫然出现!老周用黄铜卡尺测量不同部位的壁厚,最厚处三寸二分,最薄处二寸八分,误差仅四分,远低于图纸要求的 “误差不超过一寸”。他激动地拍着王铁匠的肩膀:“老王,你这‘导流’的法子,比我抡十年大锤都管用!”

    在一次次试验中,工匠们还总结出许多实用的 “土规矩”,写在木板上,挂在工棚里,成了后续铸造的 “金科玉律”:

    “三查砂型”:填砂前查砂料配比(用秤称取,确保细砂、中砂、粗砂比例准确),夯砂后查透气孔(用细铁丝插入,确保孔道通畅),浇铸前查挡渣坝(用手指摸,确保高度一致)。

    “两看铁水”:看颜色(铁水呈亮白色时温度最高,适合浇铸;呈暗红色时温度过低,需重新加热),看流动(铁水倒入浇道时,若表面无气泡、流动平稳,说明杂质少;若冒泡、流动卡顿,需清理流道)。

    “一测壁厚”:每个铸件冷却后,都要用卡尺测量至少五个部位的壁厚,记录在本子上,若误差超过五分,就分析原因 —— 是砂型紧实度不够,还是浇铸速度太快,下次改进。

    这些 “土规矩” 没有高深的理论,却都是工匠们用汗水换来的实战经验。工棚角落的废品堆里,渐渐少了新的铸件,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写满数据的纸片,和一个个表面光滑、壁厚均匀的 “合格件”。当第一台锅炉的外壳和气缸都达到要求时,老周把所有工匠召集起来,指着这两件 “铁牛” 筋骨,声音沙哑却充满自豪:“咱们跟砂眼、壁厚不均斗了一个月,现在,是它们服软的时候了!”

    阳光透过工棚的天窗,洒在乌黑的铸件上,反射出冷硬的光泽。这些曾经让工匠们头疼的缺陷,在匠心与协作的打磨下,终于被一一攻克,为 “铁牛” 的诞生,铺就了坚实的第一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仙尊,时代变了 修仙模拟器 鹰视狼顾 我在现代留过学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 大汉之我是刘病已 蜀汉之庄稼汉 从黑水浒开始 穿越之全村去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