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隐龙 > 祭锦大典:明末蜀地货币改革实录

祭锦大典:明末蜀地货币改革实录(2 / 3)

没法山寨!

    "乡亲们看好了!" 林宇举起碎片,展示边缘的小字,"这是官锦院新出的 ' 桑锦兑换规则 ':拿这片就能去州县织染局换 3 株湖桑幼苗!" 他指向东侧的桑苗堆,绿油油的幼苗根部裹着湿布,"秋天还半匹素缎就行,参考《农政全书》的 ' 桑粮互易法 ' 定的!"

    接着他展开九米长的《锦币通行榜文》,正楷字出自成都府学学霸之手,每段开头都盖着重庆府大印!"第一条,锦币能交秋粮!" 他指着 "每匹折米一石" 的条款,"布政使司批准了,今年秋粮 30% 可以用锦币交;第二条,锦币能发军饷!" 他看向台下的松潘卫使者,"松潘卫的兄弟们,以后 70% 工资发锦币,30% 发现银!锦币在边市比铅洋好使十倍!"

    正说着,台下突然骚动起来。一位断指老奶奶在里长搀扶下上台,手里攥着半幅染血的素缎。"这是我儿子临死前织的..." 老人哽咽着,"去年腊月,李万贯的造假作坊逼他仿铅洋,他不肯,手就被砍了..." 她举起断手,腕间还挂着官锦院发的织工牌,"现在好了!有了锦币,我能用碎片换桑苗,能活下去了!"

    林宇郑重接过染血的素缎,供在祭台中央。"这位老妈妈的儿子,是官锦院的真汉子!" 他语气沉重,"从今天起,所有织工家属凭织工牌免交人头税!这是我们对匠人血的交代!"

    下午一点,书吏疯狂记录现场。这些内容后来收录进《崇祯长编》卷七十九:当天 1327 人拿旧锦来验,断指老奶奶换到 3 株桑苗,哭着说 "李府铅洋害我儿,现在终于有活路了";松潘卫使者当场兑换 100 匹官缎,约定 "十锦换一马",比之前每匹马省二两银子;牛市街米商陈老五第一个挂出 "锦币通兑" 灯笼,旁边铁匠铺立刻跟风,写着 "五尺素锦换锄头一把"。

    天黑前,官锦院开放西角门让百姓查验库存。36 座锦库都挂着名牌,写着 "贡缎库"" 官缎库 ",门口还刻着负责人名字。林宇现场演示三重锁钥系统:提举司管锁、巡检司管钥匙、织工行会管密码,三缺一根本打不开!

    验银坊里,工匠直接熔锦缎验纯度。坩埚里的素缎熔成丝线一称,每匹得丝七钱,相当于三钱二分银子!"比私铸铅洋含银量高 60%!" 验银官大声报数,数据当场刻在照壁上,旁边还写着举报奖励:"举报造假的,奖 5 匹素缎 + 10 两银子!"

    晚上七点,成都府同知发来加急公文:城里已经有上百家商铺挂出 "锦币通兑" 灯笼,牛市街米价直接跌了 10%,肉铺、布庄都抢着收锦币,说 "比银洋耐用,比宝钞靠谱"!林宇批红存档时,发现附件里夹着张纸条,是私塾先生写的打油诗:"铅洋铅,锦币锦,铅洋咬手锦养人,织机声里千仓满,何用白银来害人。"

    祭典最后,林宇带着全体织工、新军给织机行大礼!"我们拜的不是天地!" 他望着织机上没完工的锦缎,"是千年来蜀地百姓的双手,是这能织出粮食、织出铁器、织出活路的经纬!" 等他起身时,好多百姓也跟着跪拜 —— 在他们眼里,锦币不再是官方文件,而是实实在在的救命稻草!

    晚上十点,官锦院的织机又开始工作。新织的素缎边角火漆印旁边,多了行小楷:"崇祯七年春分,织工王阿巧敬织"。验锦官仔细一看,缎面 "嘉陵波纹" 里还藏着个超小的 "安" 字 —— 这是王阿巧给周岁女儿绣的,她盼着这乱世,能因为锦币安定下来。

    这场超长祭典,最后以《锦币条例》12 条收尾。从成色标准到兑换流程,从防伪到打假全写明白了!第五条&nbs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蜀汉之庄稼汉 鹰视狼顾 穿越之全村去逃荒 修仙模拟器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 仙尊,时代变了 大汉之我是刘病已 从黑水浒开始 我在现代留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