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隐龙 > 劣币背后的血手印

劣币背后的血手印(2 / 3)

  未及细查,三骑快马撞开官锦院角门,松潘卫千户手持鎏金令牌闯入,甲胄上的积雪还未融化:"奉总兵令,调取所有验银记录!边军缺饷三月,再拖下去怕是要兵变!" 令牌上的朱砂印泛着潮气,显然刚从印泥盒取出。

    林宇望着千户不自然的神情,注意到他腰间的玉牌正是李万贯去年进献给布政使的款式。他将熔好的银块拍在案上:"千户大人请看,这就是贵卫发的饷银。" 银块表面的铅渣在火光下泛着青灰,"若不信,不妨带几块回松潘,让弟兄们用牙咬、用火试 ——" 他忽然指向账本,"只是这账册上记着,贵卫主簿每月收受李府三百两铅银,怕是比兵变更值得查。"

    千户的手在玉牌上顿住,额角渗出细汗:"大人说笑了,卑职只是奉命行事......" 话未说完,验银坊外突然传来喧哗,几个挑着空担的百姓涌进来:"大人!李府的人在砸米铺,说我们用假银闹事!"

    林宇看着百姓们衣上的雪粒和眼中的惊惶,深知这是李万贯的调虎离山计。他按住赵猛即将按刀的手,转而对千户道:"既如此,劳烦千户大人随赵某去米铺验看银洋成色 —— 若再拖延,某只好向刑部呈递这份《私铸饷银证据录》了。"

    话音未落,验银坊的木门被风雪撞开,个头戴斗笠的中年渔民跨进来,蓑衣上的冰碴子直往下掉:"大人,今早撒网捞着个铁盒子,沉甸甸的像是官家物件。" 他从怀里掏出用油布裹了三层的铁盒,布角还沾着河泥,"在黄桷渡的浅滩捞的,铁盒压在青石板底下,周围漂着几片私铸坊的残破模子。"

    戌时的织工巷飘起细雪,老织工张叔的棚户里漏着豆大的灯光。林宇掀开草帘,就听见破布摩擦伤口的 "嘶啦" 声 —— 老人正用蜀锦残片裹着断指,暗红色的血渗出来,在青色的布面上洇成小团。

    "腊月廿三,他们带着盖着官印的帖子来收锦。" 张叔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举起断指时,指根处的白骨隐约可见,"我看那银洋泛青,放在嘴里一咬,硬邦邦的硌牙,就说了句 ' 怕是铅胎 ',王管家就抽出了裁锦刀......" 他指着墙角的瓦罐,里面堆着二十几枚泛青的银洋,每枚边缘都有深深的牙印,"他们说这是官银,可官银哪能咬不动呢?"

    赵猛突然指着窗外:"大人,有辆篷车往江边去了!" 月光下,车轮碾过雪地的 "咯吱" 声格外清晰,车缝里不时掉出些银亮色的圆片。林宇捡起一枚,对着月光细看,币面模糊的纹路下隐约可见 "万记" 二字暗刻 —— 这正是李万贯私庄的标记。

    子时的官锦院静得能听见雪落的声音,林宇对着烛光展开从铁盒里取出的账册,泛黄的纸页上朱砂字迹虽有些洇开,却仍清晰可辨:"崇祯四年三月,购铅两千斤,铸洋三万枚,用松潘卫旧模。" 落款处盖着 "万记银坊" 的火漆印,还有管家王福的签名。

    赵猛抹了把脸上的水痕:"老周说铁盒沉在浅滩的芦苇丛里,周围有打斗痕迹,看样子是私铸坊的人想毁证却被江水冲走。" 他翻开另一本账册,里面夹着张皱巴巴的收条,"去年冬月,李府用铅洋从羌人手里换战马,每匹只算五两银,转头以十两银卖给蒙古商队。"

    林宇的指尖划过 "送成都府锦缎一千匹" 的条目,发现每笔交易都记着具体日期和经手人:"私铸的铅洋分三路流通,充军饷、换粮食、购战马,层层盘剥。" 他指着页尾的备注栏,"连铸币工匠的工钱都用铅洋支付,三个月下来,半数工匠咳血而死。"

    赵猛忽然指着某页上的官印:"松潘卫的关防盖得这么清楚,难怪私铸洋能混进军饷。" 他的声音里带着怒气,"这些账册若早现世,边军弟兄们也不至于拿命换青稞。"

    烛火在风雪中摇曳,账册上的字迹在光影里忽明忽暗。林宇望着窗外被积雪覆盖的官锦院,想起白日里老织工张叔的断指,想起米商陈老五炭盆里的铅渣 —— 这些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仙尊,时代变了 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 从黑水浒开始 蜀汉之庄稼汉 大汉之我是刘病已 我在现代留过学 鹰视狼顾 穿越之全村去逃荒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修仙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