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旦有人能够掌握大量低境界修士,并且获得他们对应的天道席位,这同样可以对世界的治理施加重大影响。
不过,这个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门槛低!
而且,放眼整个小世界,越是低境界的修士数量就越庞大。
由于仙道传承和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长此以往,这就导致部分区域的境界发展出现了“极端化”的特征。
譬如——
在一片缺乏“筑基资源”的落后国度。
练气境是他们能看到的全部,而筑基境的地位就堪比神话传说中的仙人。
若非仙人,筑基境怎么能活到一般人两倍的寿数?
这才是真正的天地造化!
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一辈子都在练气境摸爬滚打,直至最终止步于“练气九层”。
这是客观上的境界束缚,却不是个人发展的极限。
练气九层想要进步,想要从其他同境界的人物里面杀出,就得设法培养独属于自身的优势。
这样就不可避免让“练气九层”朝着偏门发展。
有人侧重于积蓄灵气。
只要灵气浑厚到一定程度,那就是可以挡下局部的法力,其人也被视作可以力抗筑基,就被称作“准筑基”。
有人侧重于锤炼体魄。
灵气无法蜕变成法力,但是肉身经过一次次的捶打与恢复,只要把握住尺度,是可以继续提高的。
若是更有机缘,能够获得些二阶的气血宝物,那么他们的肉身就有机会突破筑基。
但大部分没有这份运气,穷极一生也就是将体魄提高到了数倍于同境之人的水准,这同样被称作“准筑基”。
他们日积月累的内卷,只要还在壮年时期,那么同境界之下,哪怕是出身大族的练气也很难占据多大的优势。
充其量,他们是靠着法术取胜。
但这规矩是陈氏定的,保不齐人家不算外物,只算自身,那么大家族的练气修士就真得被人比下去了。
他们并非没有资源和天赋,只是不愿意在练气阶段耗费精力。
这就好比,一个文化生非要拉着体育生和体育生比文化课成绩。
大家的发展方向都不同,这场比试本就不对等。
但是——
随着小世界新制度的下放,大家族们也要转变思路了。
原有的返虚体系固然要执行。
只不过,他们的重心将放到对低境界修士的培养上。
如果有必要,哪怕为此牺牲一部分天才,让他们永远困在低境界,这也是一种选择。
……
各方做出的调整,悉数被天道之躯记录在案。
陈景安得知他们要为此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道年修士”,顿时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但在另一方,这未尝不是促进了修士结构的多样性。
而且,当资源向下方倾斜之时,武天之内新生代修士的基数也能更有保证。
至于资源问题——
陈景安打算抽空再吸纳几个空的小世界回来。
只要修士到位,人还能被资源堵死不成?
……
陈景安离开了武天大世界。
他这一趟,是前往记忆中“敏之道主”曾经生活过的一处闪光兔聚集地。
这地方位于“中天”和“妖庭”的交界地带。
眼下,妖庭已经陷入连绵的战火。
可是要论烈度,那还是比不上当初祝融氏帝族的统治后期。
混沌氏与祝融氏的差距,更多是落在对外族神君的态度上面。
祝融氏重用自己人,而疏远外族神君。
因此,当年各方叛军反对祝融氏的时候,祝融氏能够调用和倚仗的基本都是自己人。
他们每战败一次,那都是在削弱帝族本身的力量。
以祝融氏妖庭的情况,若非他当年率领的军团在正面战场压制住了叛军,这才能给帝族一直续命,拖到了帝位背弃“祝融赤”方才灭亡。
否则,但凡他们两个军团溃败,叛军早就杀进了帝京。
混沌氏则是因为他们立国就得到了外族神君的支持,并且给他们都册封了神族的位分,允许这些神君在妖庭治下拥有自己的势力。
这直接的结果,就是弱化了帝族的影响力。
放眼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