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能得到各族的拥护。
主要还是归附的月氏人和卢水胡、休屠人出了大力气。
三家叛军族灭过后,释放了奴隶、分了田地、最重要的牧场和水资源的分配问题,也被刘云顺带解决了。
弱水草场归月氏人,卢水草场归治无戴麾下合并的卢水胡和少量休屠人。
更远的羌谷水归秦胡和其他数不清的杂胡。
中间地带的大马营草场,各家划分区域共管。
如此划分下,分化了原本庞大的杂胡大联盟。
将一个个部落分而治之,避免他们联合一气,也避免居住在一起,因旧仇相互仇杀。
事实上,河西卢水胡的联盟,已经被刘云拆的七零八落了。
其间,烧何部统帅比铜姜在离开扁都口前,请求刘云让他们回到张掖。
“将军,烧何部在夺回河西的战争中损失太大了,我们已经无法参战。”
“之后还得迁移部众,分身乏术,护军见谅。”
“还望护军,如约放我们回张掖南山。”
这一番话,让刘云犯了愁。
因为派去敦煌的兵员包括张嶷麾下五千名混编的飞军,和五千月氏人骑兵。
这就拨去了一万人,来回六千里,少说得要个半年,张嶷的部队才能回到陇右。
北伐军和羌人联盟在令居战前也就不到五万人。
战损一万。
留下了一万防守河湟各县。
刘云手头的野战兵力只有三万人,算上损失和重新招募、补充的当地兵员,前后加减。
满打满算也就四万多。
可河西刚刚安定,还需要驻兵防备塞外的鲜卑、丁零趁机抄略。
治无戴的兵马也得留下来坐镇,威慑余下的河西卢水胡。
比铜姜要是也留下,刘云的野战兵力就不足三万了。
庞德私下里摇了摇头道。
“护军,我们还要支援陇右,不能再分兵了。”
“可以拖一拖她。”
姜维等人也是这个意见。
面容凝重的刘云呼了口气,慢慢走向比铜姜。
“烧何部的族人,本就是从南山被卢水胡赶去河湟的。”
“你们为河西之战出了大力气,我看在眼里。”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承诺你的事情,如数兑现,你们可以回家了。”
比铜姜闻言大喜,所有的烧何羌全都向刘云伏地跪拜。
“烧何部,今后必定永远追随汉家。”
刘云点了点头,解决完这些政务,旋即在众人不舍得目光中,穿越山谷,一路南下。
路途中,庞德问他“将军,为何不拖一拖,我军面对魏军,兵力上实在捉襟见肘啊,凭借你的威信,让烧何羌再帮我军打一仗,也无不可啊。”
刘云侧目望去,幽幽道。
“令明以云为何人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更何况,羌胡们信赖我,是因为我承诺他们的事情绝不会食言,这是信赖的根源。”
“一旦破坏了盟约,我在用多少年都修复不来。”
更何况
刘云摇了摇头。
河湟谷地那么点地方,挤着的羌胡部落实在是太多了
汉末河湟环境又大幅度恶化,土地承载不了那么多部落争抢水土。
把湟中卢水胡迁回河西,与河西卢水胡合并,一是为了用亲汉派的胡王控制河右,第二个原因也是为了减少河湟羌人的生存压力。
如今小月氏人、卢水胡、烧何羌、匈奴休屠四家互相监视。
让他们自己人为汉家守在河西,总好过刘备大老远派兵维稳。
这既是政治账,又是经济账。
刘云把这一切看的很明白。
“走吧,前方便是扁都口。”
“咱们回河湟了”
祁连山脉中段,虽地势险要,山势峻峨。
但在众山之间,有一个贯通南北的峰口。
它就是被古人称为“大斗拔谷”的险关要隘,此地自古便是河西走廊通河湟谷地的捷径。
在现代,这里有个响亮的名字扁都口,也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路。
“扁都口”为藏语“扁麻多”之音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