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每当刘备要大开杀戒,诸葛亮总会出言相劝。
便是法孝直滥杀,诸葛亮也是念在法正曾在汉川殊死作战,将此事一并按下。
“说说吧,为何要灭新都王氏,为何要杀广都朱、冯。”
法正看向南方的广都县。
“朱、冯一案,孔明应当清楚。”
“当初主公返回成都,路过广都半夜遭人刺杀,你猜猜是谁人透露了风声给校事府”
诸葛亮沉思一阵,此事他倒是听刘备说过。
当时,刘备忙于处理北方战事,没有深究,只抹去了蒋琬的广都长一职,让王连调任县令,此事也就过去了。
如今法正旧事重提,很明显已经摸清了背后的主使人。
“是朱、冯两家的家主。”
“这两个老头儿,贼心不死,与校事府暗中苟合,欲杀害主公。”
“若不是陈叔至日夜守护,险些被他们得逞。”
“所以,我派人杀了他们。”
法正眼中满是愤恨“现在想来,应该灭他们的三族。”
“主公太仁厚,只诛恶首怎么够”
“就算把他们的族人全部流放汶川郡,亦不能消我心头之恨。”
诸葛亮看着牙根紧咬的法正,亦是明白了此事渊源。
法正毕竟出身东州士,与蜀中豪右明争暗斗几十年。
他确实有才,但德行却非上品。
常年在底层受人欺压的人。
一朝得势,将会有恩必回,睚眦必报。
这就是真实的法正。
生活在东州士的大环境中,所有人都习惯了不尊法度,肆意打杀报复,饶是他也不能幸免。
诸葛亮无奈道。
“那么新都王累一族,又是怎么回事”
法正苦笑道。
“刘升之已经知道了吧”
“他很聪明。”
诸葛亮点了点头。
“为防万安仓的消息走漏,许靖等人杀了马秦、高胜全族,灭口。”
“与此同时,你亦杀了新都王氏和广都朱、冯。”
“许靖为了拖你下水,便将所有的命案现场,都留下一句杀人者、乃刘升之也的伪证。”
“可许靖没想到,刘升之看透了他的把戏,完全不上当。”
“他揪住李异却不公之于众,就是要以此要挟许靖,想把你从东州士的泥潭里拉出来。”
良苦用心
法正自然明白。
从一开始他就明白,聪明人不需要交流,只需从对方的手段里便能察觉其意。
“孔明,让升之北上走什邡,绕道新都,也是意在此事吧。”
“为了帮我,你们煞费苦心了。”
“不过,我还有一事不明,你和升之,什么时候发现我杀了新都王氏。”
“我可是什么线索都没有留下,做的毫无痕迹。”
诸葛亮望向新都,手中拿着历年官员调动的簿籍。
“建安初,天下大乱,四方百姓涌入益州,孝直与孟达也在此时入蜀依附刘璋。”
“直到建安十年,刘璋才任命你为新都县令,不久便转任军议校尉。”
“亮猜想你在新都与王氏定有纠葛。”
如诸葛亮所说,建安年间。
各地流民涌入蜀中,无地可耕,无财可凭,不久便会沦为豪右的隐户,奴隶。
东州士,要面对蜀中豪右的倾轧。
为了不使自家被蜀中豪右吞噬殆尽,四方聚拢而来的流民必须得拧成一股绳,齐心对抗豪右。
刘焉父子,也需要自己的力量镇压蜀中大族。
这便是东州士形成的根本原因。
话说回法正。
其祖乃是以清高而著称于世的大学者法真。
其父乃是廷尉左监法衍。
生于这样的家庭,刘备后来还让他参与蜀科的制定,可见法正必然继承了其父的本领,深谙法令。
而蜀中豪右历来肆意妄为,不尊法度,天下皆知。
一旦新都豪右犯了法,作了乱,县令管不管
可法正就算抓住了豪强的不法证据,刘璋敢问罪吗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