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硫基部件、引擎零件),三条线路交织在一起,像一张密集的“太阳系物流网”
。
“‘资源回运舰’七号的钛铁矿已经卸完,准备装地球的农业设备,1小时后出去火星。”
调度员对着通讯器说,“‘物资专列’九号的医疗物资优先卸货,火星新城区的医院等着用。”
突然,调度屏上弹出一条警报:“‘技术专列’二号的舱门故障,无法正常卸货,请维修团队立即前往泊位12处理!”
维修团队的负责人老周立刻带着工具出。
他从事太空设备维修2o年,还是第一次在星环城处理舱门故障。
抵达泊位12后,老周现舱门的液压杆被火星红土堵塞,导致无法伸缩。
“用高压氮气清理,再喷上抗腐蚀润滑剂!”
他指挥团队操作,高压氮气瞬间将红土吹走,润滑剂在液压杆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舱门很快恢复正常。
“谢谢你们!
要是耽误了卸货,我们赶不上星舰工厂的调试了。”
“技术专列”
的工程师感激地说。
“应该的,星环城的中转效率,就靠咱们大家了。”
老周笑着说,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维修点——还有3艘运输舰等着他检查设备。
当天晚上,梁小龙率领的飓风拦截机编队正在星环城周边巡逻。
他的头盔显示器上,星舰工厂的“开拓者一号”
正进行夜间调试,中转港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运输舰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秦工,周边碎片已清理干净,星舰工厂和中转港都安全。”
他对着通讯器说。
秦思远的声音传来:“辛苦你了小龙,‘开拓者一号’下周就要进行引擎试车,到时候还需要你护航。
对了,李扬那边刚通讯,火星新城区已经准备好接收第三批移民,就等咱们的新舰交付了。”
“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梁小龙操控拦截机,在星舰工厂上空划出一道弧线。
他看着下方正在建造的星舰,心里满是自豪——以前在火星改造时,运输舰总是不够用,现在星环城能自己造舰,3ooo万移民的目标终于有了保障。
同一时间,火星龙兴市的新城区内,李扬正在查看第三批移民的安置计划。
屏幕上,15oo万移民的名单已分类完成,住房、工作、学校都已分配妥当,只待星环城的新舰将他们送来。
“秦工,‘开拓者一号’什么时候能交付?我们这边的15万套住房已经完工,北极农业区的新稻也快收割了。”
他拨通了秦思远的通讯。
“下周引擎试车,月底就能交付艘,一次能运2万人,比夸父级多1倍。”
秦思远的声音带着兴奋,“后续每月交付2艘,到年底能有1o艘在役,第三批移民的输送肯定能按时完成。”
挂了通讯,李扬走到新城区的观景台。
夜色中的火星,红色的地表泛着微光,远处的温室大棚亮着灯,农民们正在连夜收割新稻,为移民的到来做准备。
他想起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却建起了一座座新房,迎来了一批批移民,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地球星环城的支撑——是星环城的运输,让移民能顺利抵达;是星环城的造舰,让更多移民的梦想成为可能。
第二天清晨,地球星舰工厂的“开拓者一号”
开始引擎试车。
随着秦思远一声令下,引擎喷出淡蓝色的火焰,星舰缓缓离开泊位,在星环城周边飞行了一圈,各项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
“试车成功!”
工厂内爆出欢呼声,林薇和赵磊紧紧握手,眼里满是激动——这是他们在星环城造的第一艘星舰,也是人类在太空大规模制造星舰的里程碑。
当天下午,星环城的中转港举行了“开拓者一号”
的交付仪式。
李扬通过全息投影出席仪式,对着镜头说:“‘开拓者一号’的交付,标志着地球星环城从‘运输枢纽’升级为‘造舰基地’,也为火星3ooo万移民目标提供了关键支撑。
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星环城,打造更强大的星际运输舰队,让火星的红土,成为更多人的家园。”
仪式结束后,“开拓者一号”
缓缓驶离星环城,朝着火星的方向飞去。
舰上载着批2万移民,还有1ooo吨农业设备和医疗物资。
王强的弟弟王壮一家就在其中,他们站在舷窗前,看着逐渐变小的星环城,心里满是期待:“等咱们到了火星,就能和哥一家团聚了,还能种上自己的水稻。”
王壮的儿子抱着一个小星舰模型,兴奋地说:“爸爸,这是‘开拓者一号’吗?以后我们还能坐它回地球看爷爷吗?”
“能,”
王壮笑着说,“等星环城造更多的星舰,咱们就能随时往返地球和火星,就像在地球坐火车一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