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对接路径图瞬间生成。
赵磊操控着预制车间的“重型机械臂”
,缓缓抓住模块的两端。
机械臂的表面包裹着防滑的硫基材料,能牢牢固定住模块,同时避免损伤模块表面。
“模块已固定,开始向对接点移动!”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动作却异常稳定——这是他在培训基地练了上百次的动作,早已刻进肌肉记忆。
模块以1公里分钟的度向预制车间移动,期间几次遇到微弱的轨道气流,林薇及时微调推进器,确保模块始终沿着预定路径前进。
当模块距离对接点还有1o米时,秦思远的声音突然传来:“检测到模块右侧的推进器参数异常,推力下降1o,注意调整平衡!”
赵磊心里一紧,立刻查看模块的推进器数据——果然,右侧推进器的电流不稳,导致推力不足。
他没有慌乱,按照培训时学到的应急预案,启动了模块的备用推进器,同时调整机械臂的受力角度,用机械臂的力量弥补推进器的不足。
“偏差控制在o5米以内!”
林薇盯着屏幕,手指悬在应急按钮上,“再靠近5米,准备对接!”
模块缓缓靠近预制车间的接口,机械臂精准地将模块对准接口。
当模块与预制车间接触的瞬间,接口处的“自动锁死装置”
立刻启动,1oo个合金锁扣同时咬合,将模块牢牢固定。
密封舱门缓缓闭合,内部的气压开始平衡,屏幕上弹出“对接成功”
的绿色提示。
“成功了!
第一段模块对接成功!”
赵磊激动地跳了起来,却因为失重飘在半空,林薇笑着把他拉回座位:“别高兴太早,后面还有19段模块要对接,咱们得保持状态。”
接下来的12小时里,林薇和赵磊的团队配合其他小组,陆续完成了2o段硫基模块的对接。
这些模块在预制车间的外侧,形成了一条长1ooo公里的“轨道雏形”
,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环绕在地球同步轨道上。
秦思远在“马里奥二号”
上看着实时画面,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调出模块的检测数据:对接误差全部≤o3米,模块的结构强度、抗辐射性能、推进器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
“李总,批模块对接完成,地球星环城的第一部分已经立起来了!”
他拨通了李扬的通讯。
李扬此刻正在火星龙兴市的移民安置区视察。
他站在一片刚平整好的红土地上,身边是负责基建的工程师,远处的推土机正在清理石块,准备建设新的住房。
“好消息!”
李扬的声音带着兴奋,“火星这边也在加快进度,新城区的1o万套住房已经开工,下个月就能交付第一批。
等地球星环城的半环建成,咱们就能启动批移民输送了。”
挂了通讯,李扬望着远处的红土地,心里充满期待。
他想起昨天收到的移民申请数据:截至当天,申请火星移民的家庭已达o万户,涉及人口7oo万,其中像王建国那样的家庭占了6o——他们大多是农民、工人,渴望在火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一个安稳的家。
“一定要加快进度。”
李扬对身边的工程师说,“这些移民等不起,火星的荒地也等不起。
咱们要让他们知道,地球星环城在建,火星的家也在准备,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带着家人,踏上火星的土地。”
同一时间,地球内罗毕的移民集散中心,王建国正拿着手机,看着新闻里“地球星环城批模块对接成功”
的画面。
6岁的儿子凑过来,指着屏幕上的银色轨道:“爸爸,这就是能送我们去火星的环吗?”
“对。”
王建国摸了摸儿子的头,眼睛里满是希望,“等这个环建好了,咱们就能很快去火星,种你说的会光的树,还能有自己的房子。”
儿子兴奋地抱住王建国的腿:“太好了!
我要在火星的院子里种好多树,比地球的还多!”
王建国笑着点头,心里却有些激动。
他想起半年前第一次来集散中心时的焦虑,想起排队时的煎熬,而现在,地球星环城的建设每天都有新进展,火星的住房也在加建设,他和家人的梦想,终于不再遥远。
深夜,地球同步轨道的移动预制车间里,灯光依旧明亮。
林薇和赵磊正在检查刚对接好的模块,赵磊拿着检测仪器,仔细查看接口处的密封情况:“林工,所有接口的密封性能都达标,没有漏气,抗辐射涂层也完好。”
林薇点头,走到观测窗口前,望着下方的地球。
夜色中的地球像一颗蓝色的宝石,城市的灯光在地表形成一条条金色的丝带,而在她的身边,银色的模块延伸向远方,像一条连接地球与火星的“希望之路”
。
“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