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量子血灵珠传奇 > 第230章 天人合一

第230章 天人合一(3 / 4)

个生命都存在于一个与自然无限交感的同一体中。

庄子在《南华经》中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我们东方的先哲仿佛早在两千年前就洞悉了宇宙间所有的前因后果,主张“天人合一”

他们不把自然界视为人类去战胜的对象,而是把人也看成是组成自然界的一小部分。

他们想,人类不光要征服自然,而更重要的是将自己融于自然,归于自然。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刚才说了,《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而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还得从天人合一说起。”

林紫妍看了张其金一眼继续说道:“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所指的是与宇宙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全合一的存在状态。

它不是只从‘天’一方面来说的,也不是只从‘人’一方面来说的,而是从天、人两方面来说的,只有从人与自然两方面着眼,才可以将这二者的关系说清楚。”

关于人与宇宙的关系,中国古代不同思想家有不同主张。

经过长期交流交锋,天人合一逐渐成为主流观点。

这种观点强调人与宇宙的互动与和谐。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主张把对亲人的爱推及邻人、推及百姓,乃至推及万物万类。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认为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以“与天地精神往来”

《周易》中的“道”

,综合天道、地道、人道,其中“天地”

是万物之母,一切皆由其“生生”

而来,“生生”

是“天地”

内在的创生力量。

天道、地道、人道既是一个不断创生的系统,也是一个各类物种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这就从自然规律的角度阐释了天人合一如何可能的问题。

此后,宋代理学家张载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意即百姓是我的同胞,自然万物都是我们的兄弟,倡导要爱人类,也要爱自然万物。

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认为人的仁心仁性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要把爱给予他人和万物,使爱具有遍布于人与万物的普遍性。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一体之仁”

说,把人所具有的仁爱之心由“爱人”

扩展到“爱物”

,从而把人与天地万物有机结合起来。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从万物相互联系出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观点,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

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人与草木、鸟兽、山水、沙石同在。

按照这样的宇宙观,人与天地万物属于同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这样就把人类的生存与宇宙万物的生存联系起来。

当然,讲天人合一,并非把天与人直接等同起来。

很多思想家认为天是天、人是人,天人合一是有区别的统一。

例如,战国末期的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

,即自然有自然的规律。

他主张“明于天人之分”

,即认识到天与人的职守不同;强调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制天命而用之”

唐代刘禹锡认为:“天与人交相胜耳”

柳宗元则强调,天与人“其事各行不相预”

,即天与人各有其挥作用的领域,彼此作用不可相互取代。

可见,中国古人在讲天人合一时,也包含“天人相分”

的意思,即有分有合、先分后合。

“你这样说,我就有点明白了,《周易》一开始不就是用干、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

如果天、地相对而言,天泛指地面以上的整个天空,以及人所能观察到的宇宙空间,地球以上的大气层等,如日、月、星、辰,如风、雷、雨、露等等。

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又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承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天地整个自然界。

而地,则是指人类和一切生命生存于其上的大地,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没有任何一种生命是可以离开大地的,天空中的飞鸟也不例外。

所以天就是生命之源,地则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我这样理解对吗?”

张其金对林紫妍说。

“你这样理解没错,但是你要知道,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最新小说: 万法之上 完美太虚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薪火微光,成神觅仙一场空 暴躁师兄巴掌带电,教你在线打脸 九幽觉醒,烛龙重生 九天剑祖 女帝背叛?那就杀光她的一切! 长生迷雾 法修散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