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量子血灵珠传奇 > 第130章 金刚经的结缘者

第130章 金刚经的结缘者(2 / 2)

激了他的佛性,后来,他远赴千里之外去亲近五祖,五祖专为他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是,他豁然大悟了。

本来禅宗是依据《楞伽经》修行,但是,自惠能大师以后,就是依据《金刚经》了。

所以,金刚经在禅宗,是特别受重视的一部经典。”

袁心怡讲到这里,张其金接过话来说,“《金刚经》之所以受重视,是由于中国佛教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中国佛教一是重实行:如台、贤、禅、净各宗,都注重行持,尤重于由静定思虑生智慧的体悟。

二是好简易,中国人的习性好简,卷帙浩繁的经论,是极难普遍流通的。

鉴于这部《金刚经》既重般若的悟证,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又不繁复艰涩,恰好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就特别流行!”

袁心怡听张其金如此说,她也说道:“在我的意识之中,我一直认为《金刚经》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因其探讨解脱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为‘佛门的智慧之母’。

同时,不学佛的人也能够在其中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所以通常意义上,它也是一本人生哲理典籍。”

“你说的也对,从《金刚经》来看,佛法是解决心的问题。

一开始先提到‘成佛’的心,然后是降伏虚妄之心,而后又是清净心,等到证入涅盘之后,心不再迷茫,连一丝丝的烦恼都没有了。

助人脱苦离难,不生烦恼,这就是《金刚经》所要达到的目的。

同样,这也是佛法的目的。

在这个意义上看,佛法也不妨称为心性之学。

《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中不安定的烦恼因素。

这恐怕是现代人最急需的一剂心灵良药。”

张其金说道。

正当张其金讲到这里,他不由得想到了附在他身上的王阳明毕生的成就就是心学,他所提倡的心学精髓就是万事万物皆有心。

动物、人、植物、静物皆是有“心”

的。

静物,如石头、桌椅。

植物,如柳树、杨树。

他们的心,是不被展现的,在咱们这个宇宙中,他们的“心”

始终未被唤醒,都随自然而变,春夏秋冬,树木自然花开花落,自然开花结果。

同样,动物、人的“心”

,则是自己可以动,做到知行合一。

如,乌鸦的反哺之义,很类似于人的孝顺之情。

并且在自然之中,人都是有生老病死之态的。

也就与不喜欢的人物经常碰到是一种痛苦、与喜欢的人分开是一种痛苦、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是一种痛苦和五蕴旺盛,快乐过后也会变成痛苦是具有共性的。

这点是与《金刚经》所阐述的“人生八苦”

和心是一致的一样。

在佛家和王阳明看来,“心”

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幸福。

现代的心理医生解决的只能是个别人的问题,而一种千年背景的哲学思想,则能够影响成千上万的人。

有识之士,已经将眼光投向了这样的经典,比如探讨《论语》与人生智慧、研究《老子》与人生幸福。

而实际上,最直接针对烦恼、欲望的“心灵鸡汤”

则是这部旷世经典《金刚经》。

袁心怡接着说:“《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

这部经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念经者,喜欢念《金刚经》;讲经者,喜欢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经》。

自从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成汉字以来,历经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金刚经》所带衍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

“释儒道?”

张其金的大脑之中闪过了这么一个念头,但还是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对袁心怡说道:“《金刚经》虽然只有5000多字,读起来也很容易上口,但要参透却很难,甚至入门都不容易。

所以以后还得多让你帮我讲解一下。”

袁心怡听张其金如此说,笑了笑说:“还要什么以后呀,反正现在我们步行回家,时间不用起来也就浪费了,正好利用这点时间跟你讲解一下吧!

如果能让你开悟,也算是一种功德呢!”

张其金笑着回答道:“那我就洗耳恭听了!”

最新小说: 斗破之萧族冰圣 攻略无情道剑修后,我死遁失忆了 濒危修仙门派考察报告 洪荒:吾乃冥河,六道轮回我来化 诸天之从僵约开始 剑何以问天下 故友托妻,师妹们羡慕疯了 天下无敌! 残阳血刀 兽世恋综:茉莉精渣雌在星际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