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2 章 曹叡病逝(1 / 2)

    魏,景初三年(239年)一月,雍州刺史郭淮率众归附蜀汉。

    至此,蜀汉完整占据了雍凉二州,为日后伐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此举并没有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因为,消息还未传至洛阳,魏帝曹叡就病逝了。

    曹魏立刻进入政权交替的动荡之期,无暇再起兵戈。

    魏,景初三年,一月二十二日,魏明帝曹叡病逝。

    曹叡病逝前数月便已卧榻不起。然其继承人之事却迟迟未定下来。

    为了稳定朝局,曹叡早早的就将曹休与曹真召回洛阳主持朝政。

    后曹真身体不济,曹叡又将曹真之子曹爽,燕王曹宇与骁骑将军秦朗召回,与曹休共同辅政,同时商议继承人之事。

    关于继承人,因为曹叡的子嗣皆早夭,从宗室过继的秦王曹询与齐王曹芳也都只有七八岁的年龄。而文帝曹丕的子嗣却仍有很多健在,所以很多魏国朝臣,以及宗室之人对于继承人一事,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曹叡心中清楚这些人的想法,但是他并不想让宗亲势力过多的干涉皇权。本来想着等曹询、曹芳两人再成长一些后,再做最后的决定,然而他的身体却等不了了。

    曹询、曹芳虽年纪尚幼,但可定下几名辅政之臣,稳定朝局,确保大魏江山稳固,就像是自己刚刚登基之时那样。

    对于曹叡来讲,关于辅政之臣的选择,比选继承人还要困难。

    因为无论是曹询还是曹芳,都只是孩童,还要靠后天的培养。而辅政之人,却是掌握权柄,直接影响朝政之人。

    选出的辅政之人,既要能服众,有威望,又要可以相互制衡,不能出现一人专权。

    目前代为主持朝政的曹休、曹宇、曹爽都是曹氏宗亲,秦朗是太祖的养子,也算是宗亲。

    如果选他们为辅政大臣,恐怕将来皇权会被宗亲所控制。还需要选择两名士族来相互制衡。

    这时,曹叡想到了两个人,刘放和孙资。

    此二人自高祖在世时便掌控机要。曹叡登基后,他们不仅协助他处理日常政务,连出师用兵之事也由他二人亲管,能力很是出众。曹叡对他俩很是信赖,就连朝廷决议的大事,也会找他们商讨决定。

    孙资、刘放二人出身寒门,与宗亲没有任何关联,正好可以与他们商讨一番。

    曹叡先找了燕王曹宇,他与曹宇自小就感情甚笃,心知其性情恭顺温和,身份又摆在那,是辅政之臣的最佳人选。

    曹宇确实如想象一般谦逊,觉得辅政之职过于重要,不想揽权,便推拒了。

    之后,曹叡想了想便找了孙资和刘放,问其关于辅政大臣之事,比较令曹叡意外的是,其二人推荐了曹爽和司马懿。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司马懿了。其在征吴之战中拿出了天火丸,成为魏国攻破濡须口的关键,立下了大功。

    然而,却让重病在床的曹叡对其更为忌惮。所以,曹叡令其从吴国撤军后直接回到驻地,无召不得入都。

    而曹爽此人,曹叡也是有些了解的,如今曹休与曹真都在,还轮不到他这个子辈出来担事。

    因此,曹叡对于孙资和刘放的提议,很是不满。

    不过,随着身体日渐衰弱,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

    最终,曹叡选了曹休、秦朗以及目前担任司空一职的卫臻。至于最后一人,曹叡犹豫再三选了前任司空陈群之子,陈泰。

最新小说: 落脚之地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暴君吕布 重回宿敌年少时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上命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