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桃叶...”
她抬头看向李仲明的眼睛,难以置信道:
“你...你怎么会?你看过这首诗?”
李仲明点了点头道:
“确实读过。”
东吴公主猛地起身,双眼发亮道:
“你去过北齐?那你认识北齐那几位大贤,认识那几位大贤的先生吗?”
李仲明笑了笑,回道:
“算是...认识吧...”
东吴公主大喜,追问道:
“他们是不是都很有学问?很会写诗?”
“我曾听闻北齐之前传出过一首词,名为江城子,传闻有可能就是那位先生所作。”
“是不是真的?”
李仲明轻轻点头。
“确有此事。”
东吴公主双手托腮,一字一句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原来,先生也是一位痴情之人。”
李仲明一愣,嘴角微微抽了抽。
先生痴情不痴情他可不知道,他只知道,先生与他一样,二十几岁了,还是单身一人。
当然了,先生很多诗词都是如此不符合常理,明明年纪轻轻,可写出来的诗词却仿佛历经岁月沧桑。
比如哪首: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若不是经历过岁月磨砺,如何能写得出如此诗句?
大概是因为先生身为圣人,并无常心,而是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不符合年龄的感悟吧。
正沉浸在诗词中的东吴公主穆然惊醒,期待地看向李仲明,问道:
“你去过北齐,见过那些大贤,那你一定知道更多关于那些大贤所作的诗词咯?”
李仲明笑道:
“倒是知道一些,不过他们平日里其实都不怎么写诗作词,更多的是钻研学问道理,想着如何以各家之学帮助这个天下过得更好。”
听到李仲明这句话,东吴公主不禁眼前一亮,一脸崇拜道:
“哇,不愧是大贤,好博大的胸襟。我们东吴怎么就没有出这种人才呢?”
李仲明笑而不语,默默喝茶。
现在他也算是弄明白了。
这个东吴公主哪里有那么多复杂的心思,她不过是单纯喜好诗文罢了。
不过接下来,这位公主的问题就让李仲明有些头大了。
“喂,你既然知道这么多大贤们的事,那他们平时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听说几位大贤之中还有好几个女夫子,她们漂不漂亮?”
“还有还有,身为大贤,修订北齐宗学,为北齐开科举,他们应该都有很大的压力吧?”
“平日里他们除了读书做学问之外,一般用什么方法来排解压力?”
“我还听说北齐民间流传着一部话本故事,叫什么...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