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从律法层面来看,南境地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沿袭着大秦王朝所制定的制度框架。当然,对于其中存在一些不够合理之处,当地政府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倘若不是由于货币领域的问题过于棘手且影响深远,高要甚至还曾打算在货币方面继续沿用大秦时期的模式。总的来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诸多方面都保留并传承了大量大秦王朝的政令法规。
不得不承认,在文化与管理领域,秦始皇确实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财富,而这些政策政令在南境得到了广泛的施行。
若想要对其进行全盘彻底的革新,难度系数无疑是极高的。目前,高要正逐步着手对部分官职结构展开调整优化工作。这一进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去稳步推进。
具体而言,他一方面致力于增设基层岗位数量,另一方面则果断裁撤那些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发挥实际作用的职能部门,并同时积极引入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新职能部门。在此过程中,类似村长和镇长这样的职位被正式纳入到实际的职能体系当中,成为地方治理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南方的水道是非常丰富的,秦始皇时期已经做了很大的改革,兴修了各种水利措施,只是程度比较浅,而这方面高要也打算接手顺势而为,拿下了这几郡之后,就能够让内陆航运体系彻底开始,
现在高要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船只工业生产链,而且培养了大量的船只随时都可以应用,这都是可以提前开始应用的,
“丞相可还有何事要言明?”
此时的公子高端坐于王位之中,眉头微皱,心里头自然是满含着不满。
那眉头就像两座小山丘紧紧地凑在一起,透露出他内心的不悦。不过脸上依旧要做出一副笑容可掬的神色,
在公子高看来,高要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什么辅佐王室、共兴南境,可实际上呢,根本就没把自己这个秦王放在眼里。每次议事,高要总是独断专行,自己提出的意见就像石沉大海,根本得不到重视。
这其实也是公子高当秦王的时间久了之后,自然而然滋生出的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他坐在那华丽的宫殿之上,接受着众人的朝拜,早已习惯了那种唯我独尊的感觉。
此刻,他甚至觉得这南境本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高要不过是个心怀不轨、整天惦记着谋朝篡位的野心家。他全然忘却了当初走投无路、狼狈投奔高要时候的想法,那时的他如丧家之犬,只求能有一处安身之所,而如今却忘恩负义地心生怨怼。
实际上,整个南境从土地的开垦、百姓的治理,到军队的组建、钱粮的征收,各方面都跟公子高关系不大,他不过是顶着一个秦王的虚名罢了。
高要看着公子高脸上虚伪的笑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双手抱臂,气宇轩昂地说道:“既如此,本相也就不客气了。”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大殿中回荡。接着,他目光如炬,看向一旁的韩信,大声喝道:“韩信,即日起,立刻开始操练兵马。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军团,全面做好出征的准备。”
他每说一个军团的名字,就用手指在空中点一下,仿佛已经将胜利牢牢握在手中。“洞庭,庐江,苍梧,故邯随时要准备动兵拿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势在必得的霸气,仿佛那几个地方已经是他的盘中餐。
“喏!”听到了高要的话,韩信立刻单膝跪地,应声领命。他身姿挺拔,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毅。其实这消息他早就已经知道了,早在几天前,他就已经和几位将领开始商议具体的作战计划了。
他们在地图前反复推演,分析地形、敌军兵力部署等情况,制定了一套详细而周全的作战方案。今日高要不过是正式将这件事提出来而已,对韩信来说,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便可挥师出征。
“萧何,立刻准备撰写诏安令,发往这四郡,并且昭告这四郡之地所有军民,投降者朝廷必然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并且一切按照南境的政令行事,安稳四方,不要一条路走到黑,冥顽不灵者,大军所到之处全部剿灭,片甲不留!”
“喏!”
听到了高要的话,萧何立刻应声,这也算是提前就已经商量好的事情,
如今的南境,早已不复往昔模样。曾经的南境或许还带着几分青涩与羸弱,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艰难求存,可如今,它已然成长为一头令人敬畏的巨兽。
南境的领土不断扩张,经济日益繁荣,军事力量更是今非昔比,而这种强大对于周围的大大小小的诸侯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如果能够不被吞并,谁都想要继续当自己的土皇帝,但是防备南境的心思是一日都不曾减少,毕竟现在手握几十万大军,兵器钱粮都不缺的南境军随时都有可能动手
而高要现在做出的这个决定也是商议之后的结果,在如今这个局势下,采取偷袭本身其实收益并不算太大,这并不是高要心里有多么高傲,看不起战略战术,而是因为效果并不会太好,除了一开始占据一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