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万事俱备(1 / 2)

整个外壳仅在侧面有一条细长的透明带状窗口,由可控电致光材料构成。

当设备运行时,这条光带会流淌着一种深邃的、如同极光般的蓝色光芒,其流动的形状,实时反映着内部生成的“刻印场”

的复杂波形,是使用者唯一能直观看到的工作状态窗口。

“刻印器”

的核心任务是生成一个极弱的调制复合场,并通过接口无损地传递到量子态稳定囚笼。

这个场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定制化微扰磁场和共振催化场。

定制化微扰磁场的场源核心,是一个微型化导量子干涉仪阵列。

它们被精确控制,产生强度在阿托特斯拉(at,1o?1?t)级别的、极其微弱的磁场。

“刻印器”

的中央计算机将需要送的追踪识别码,例如“海盗广播”

数字序列,输入“刻印器”

的波形生成系统。

系统将其转换为一个对应的、振幅极低但模式复杂的振荡电流信号,驱动干涉仪阵列。

最后,干涉仪阵列产生了一个与数字序列完全同构的、振荡的弱磁场,这个磁场就是要“刻印”

的信息载体。

而共振催化场的场源,则是一套可调谐的、极端线宽的激光器或微波生器,其频率稳定度达到钟级别。

该场被精确调谐到离子某个特定精细能级跃迁的旁侧,即失谐于共振频率,它不直接激离子,而是与离子的能级结构生极弱耦合。

这个场本身不携带信息,它的作用是像一个放大器或共鸣音叉。

当微弱的编码磁场试图驱动离子时,共振催化场极大地增强了离子波函数对微扰磁场的响应灵敏度,避免微扰磁场过于微弱,无法在远端产生可探测的效应的情况。

至于上述两个场的叠加——在“刻印器”

内部,这两个场并非独立产生。

它们的生源被一个量子反馈电路所同步和控制,确保它们在时域上完美同步。

生成的复合场通过导波导管被引导至对接接口,输出到“量子态稳定囚笼”

波导管的设计确保了场在传输过程中模式不畸变、能量不泄露,最终被精准地、纯净地施加到“信使粒子”

上。

说完了“量子态稳定囚笼”

和“量子态谐波刻印器”

,接下来,则是用来探测量子真空扰动的“量子真空涨落谐波分析仪”

这是一个巨大的、哑光黑色的球体,直径达到了近十米。

球体表面并非完全光滑,而是布满了无数个六边形的冷却面板,像巨大的昆虫复眼。

从球体的核心,向外延伸出八根折叠的“触须”

这些触须由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制成,轻盈且坚固,展开后长度可达数百米。

它们并非笔直,而是形成某种对数螺旋,触须的末端镶嵌着最为关键的量子真空传感器节点,以最大化“倾听”

的空间范围。

“量子真空涨落谐波分析仪”

的工作原理基于量子场论,旨在探测由“被刻印粒子”

扰动而产生的、特定模式的真空涨落变化。

它的探测目标,是调制过的量子真空涨落——根据量子力学,真空中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不断随机产生和湮灭的虚粒子对,如电子-正电子对。

这个过程是完全随机、无规律的,是真空间的“背景噪音”

而当一个粒子的波函数被“刻印”

上特定频率的振动模式后,它会与周围的虚粒子海生极微弱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打破真空涨落的完全随机性,给这片“背景噪音”

打上一种极其微弱但稳定、可预测的“调制印记”

就像在嘈杂的电台干扰音中,隐藏着一个持续、稳定播放的莫尔斯电码。

“量子真空涨落谐波分析仪”

每个传感器节点的核心,都包含一个微观尺度的卡西米尔效应腔——两块靠得极近(纳米级别)、平行放置的完美镜面。

在如此小的距离下,真空涨落会产生可测量的卡西米尔力——两块镜面会因外部真空能量的变化而被微微吸引或排斥。

当“被刻印粒子”

附近的空间出现那种独特的“调制印记”

时,其真空能量的统计特性会生极其细微的改变,从而导致作用在传感器镜面上的卡西米尔力生对应模式的、同样微弱的周期性变化。

尽管如此,单个传感器的信号微弱到几乎淹没在噪声中,因此,所有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会被实时传回球体内部的特殊量子计算机中。

这台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方式与常见的量子计算机不同,它并不直接分析海量数据,而是运行一套特殊的“量子相关算法”

该算法将实时数据流与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进行量子并行匹配,这个数据库

最新小说: 我干殡葬的那些年 说打暑假工,你去当星际雇佣兵? 【快穿】清冷男配是朵极品白莲 穿越后,我在全班面前向警花表白 我在星际学考古 穿书末世别人囤物资她囤丧尸 鸿煊黎明 749局迷案解密 我养的纸片人总想和我贴贴 九零:做异世界代购,发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