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级重巡洋舰——长33oo米,空重约145o万吨。
主动力是四台零点能电模组,总电功率约6oo亿千瓦,采用动态能源管理模式。
正常巡航状态下电模组两两互为热备,战斗时根据则功率输出需求,动态调用另外两台电模组投入使用。
武器系统,主武器,是一门口径达到12o米的轴向快子光矛。
其实原本这个位置,设计的是老朋友——轴向等离子加农炮。
但在砾岩拿到了泰蕾莎提供的快子光矛的图纸后,秉承“一切的恐惧来自于火力不足”
的原则,果断地将轴向等离子加农炮,替换成了轴向快子光矛。
虽然因为尺寸和功率限制,“清明”
级重巡洋舰上安装,其实是一门阉割版的快子光矛。
尽管如此,它的单次射功率,也达到了5万亿焦耳。
而快子光矛脍炙人口的光、无法侦测、无散射、无视能量护盾、命中后释放能量的一系列特征都得以保留。
再配合相对较小的舰体尺寸,是对“浅水重炮”
和“袖珍战列舰”
理论的完美精神继承。
至于副武器,因为轴向快子光矛占用了大部分舰体空间,只在远轴线位置安装了共8组极紫外线激光射器,和4组射型电磁炮,差不多只能用来自保,或者协助护卫舰进行近防作战。
“谷雨”
级战列舰——长887o米,空重约432o万吨。
这是砾岩舰队的绝对中坚力量,也是名副其实的级武库舰。
主武器,是一门小型轴向宏炮。
名字虽然带着个“小”
字,但其口径也达到了26o米。
而装备的5实心钨钢炮弹,在“零质素”
场未激活状态下,单质量便达到了1亿吨以上。
理论上讲,如果命中位置位于舰队的核心区域,仅仅一枚这样的炮弹,便足够引范围数万公里的连锁聚变反应,进而摧毁整个区域内的舰队。
而“谷雨”
级战列舰的副武器,则是一门位于宏炮上方,平行排列的中型轴向快子光矛。
它的单射功率,比“清明”
级重巡洋舰要大两倍,达到了15万亿焦耳。
这是为了确保在打完全部5枚钨钢炮弹后,星舰本身仍具有可观的战斗力。
第二副武器,则是位于宏炮下方的三联装轴向线圈电磁炮。
由于这种电磁炮加区段极长,标准弹丸的出膛度,能够达到约2万千米秒,有效射程则是过了3ooo万公里。
更重要的是,与宏炮的简单粗暴相比,电磁炮弹丸虽然尺寸和质量较小,但可以搭载多种特殊弹头。
比如说带有“零质素”
激装置的小型弹头,可以实现低引力波特征的精准打击。
或者是带有小型黑洞炸弹的弹头,设定好爆炸延迟后,可以在指定地点制造人工黑洞,对敌方小型舰艇或者无人机造成严重的引力撕裂伤害。
“谷雨”
级战列舰装备的最后一种武器,是15枚大型曲率引擎反物质鱼雷。
这种重型鱼雷,每一枚重达5o吨,战斗装药,则是15吨反物质抛洒炸药。
爆炸时,会激活一个小型的引力场生器,引力线会将反物质均匀地“涂抹”
到敌舰的外壳上,造成最大程度的湮灭伤害。
“芒种”
级载机母舰——长米,宽米,高4o1o米,空重约7o1o万吨。
从尺寸就能看出来,它的舰体,就像一个方方正正的大铁盒子。
这是为了最大化的扩展内部空间,容纳更多的无人机。
每艘搭载的两种无人机,侦察无人机度极快,高机动性,用于快穿梭星际空间,进行侦查或打击敌人探测器任务。
而拦截无人机,装备了射式电磁炮,主要用于对抗敌方的攻击无人机以及引导式鱼雷,保护己方大型星舰的近空区域。
此外,拦截无人机还可以执行攻击任务,它们携带的反物质炸弹,可以在抵近敌舰后引爆。
最后,是舰队的旗舰——“冬至”
级歼星舰。
长米,空重约2亿吨。
它只装备了一种武器,那就是级宏炮。
这门宏炮的射轨道长米,口径42oo米,已经全面越了伊克斯人建造的那门试验型巨型宏炮。
它使用的炮弹,不再是人造炮弹,而是直径约4ooo米的小行星炮弹。
从头冶炼和制作合金炮弹不但资源消耗巨大,而且费时太长,远不如瑾提议的小行星炮弹。
先找到尺寸合适,高金属丰度的小行星,用引力网拖曳至工业母舰作业区后,由工业母舰的巨型切削和研磨设备将其进行打磨。
打磨至适合形状后,使用激光在其表面切割出沟槽,安装足够金属线圈。
再使用高功率激光器进行打孔,利用机械臂,将“零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