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轻松破解(1 / 2)

从外到内,这台不同寻常的“通讯设备”

的结构如下:

最外层,是一层坚如磐石的复合材料,组成纳米级金刚石-石墨烯。

金刚石纳米颗粒通过sp3键形成刚性骨架,石墨烯以sp2键网络包裹并连接金刚石颗粒,形成“金刚石-石墨烯协同相”

复合材料。

莫氏硬度过15,而且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只会在极高温度和纯氧条件下生氧化反应。

那么烧毁它不就行了?

答案是不行。

因为第二层,是一圈薄如蝉翼的低熔点聚四氟乙烯质地夹层,只要外壳传递过来的温度稍高,就会融化。

而里面储存的,是流淌着的,腐蚀能力极强的氟锑酸。

氟锑酸,化学式为h?fsbf?,酸度值为-313,作为对比,浓硫酸为-12,王水约为-13。

它可轻松溶解玻璃、陶瓷、铂金等传统酸无法腐蚀的材料,甚至能质子化(即抢夺电子)甲烷、惰性气体等极端稳定的物质。

一旦聚四氟乙烯夹层因为外力或者高温破裂,氟锑酸便会在瞬间倾斜到设备内部,摧毁一切物质。

砾岩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奥勒留说拆开后变成了一锅冒着热气的浓汤。

退一万步,如果有人能借助神之手,在不损坏氟锑酸夹层的前提下,将外壳金刚石-石墨烯切开,又奇迹般地将氟锑酸夹层与设备分离。

终于能见到pcb板了。

不过,整个pcb板,都被一层导电薄膜所包裹,这层薄膜,既能完全屏蔽电磁波,而且上面通有恒定的微弱电流,任何试图打开这层薄膜的举动,都会导致电流的变化。

而电流的变化,会触传感器,启动板内存储芯片的自毁程序。

好了,假设破解者成功模拟了电流信号,绕开了这一层监测,成功了打开了这层薄膜,终于看到了pcb板的真容。

此时,映入眼帘的,是满满当当,至少数百个大大小小的芯片。

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通过导线或者导电箔连通,而是通过光路传输数据。

这些芯片里,只有一片是真正的存储芯片,里面存储着关键的识别数据。

主要试图取下任何一个芯片进行分析,就会破坏光路的整体联通性,导致自毁程序启动。

那如果不取下任何一块芯片,采用外部接入嗅探的方式,找到目标芯片呢?

很遗憾,这也行不通,所有芯片都内置了防嗅探程序,只要侦测到外部接入信号,同样会启动自毁程序。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理论上,这是一个无法被破解的设备。

很遗憾,遇到了砾岩这个开挂者。

“系统,找到存储模块,复制其中数据。”

“已复制。”

系统几乎没有任何延迟,立刻就完成了。

“数据是加密的吗?”

“没有加密。”

砾岩有点意外,不过想想也正常,外面这么多道防御,如果都被突破了,那加密的数据,也迟早会被破解。

还不如就储存明文,这样还能降低加解密算法的开销,降低功耗。

搞定,砾岩起身,准备去找奥勒留,忽然想起还漏了个东西。

忙打开界面,再次把图纸打开。

找到电池部分,仔细看了起来。

这是一种腔量子电动力学电池,使用置于光学微腔中的量子点进行储能。

相比传统化学电池,有几个明显的优点:

一是能量密度高,1千克单位重量,可以储存过1oo万安时的电量,对比之前砾岩使用的硼聚合物电池(o3万安时),高出了3oo多倍;

二是量子态叠加使多个储能单元同步充放电,可以达到很高的输入输出功率,简单说就是可以实现皮秒级充电;

三是纠缠态电池单元可无视距离瞬时共享能量,可以实现分布式电网中跨节点无损能量调度,也就是不管多大电流的充放电,都不会产生电池体热现象;

四是理论上无限次的循环充电寿命;

五是没有温度敏感性,可以在绝对零度和数千度的高温下工作。

怪不得可以在不充电的情况下,给这台设备供能12o年之久。

看完图纸,砾岩深吸了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兴奋。

这下算是捡到宝了,正好可以替代白夜机甲上的电模块,这种电池的强放电能力,可以支持机甲使用更大功率的武器。

一切搞定,砾岩唤起系统:

“系统,把存储模块数据,导入到这个设备中。”

砾岩扬了扬手里的小盒子。

“导入完成。”

砾岩用系统切入到存储小盒子里确认了一下,现有两部分数据。

一部分数据是识别设备的唯一身份编码,有上万位。

另一部分数据却是一连串毫无规律的数字编码,过了十万位。

身份编码数据是意料之中,但另一部分数据是什么鬼?

最新小说: 我干殡葬的那些年 说打暑假工,你去当星际雇佣兵? 【快穿】清冷男配是朵极品白莲 穿越后,我在全班面前向警花表白 我在星际学考古 穿书末世别人囤物资她囤丧尸 鸿煊黎明 749局迷案解密 我养的纸片人总想和我贴贴 九零:做异世界代购,发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