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的动力系统,为一座二级小型可控聚变反应堆,搭配4台磁流体电机,作为磁约束系统、辅助动力系统,及全船电子系统的电子来源。
至于为什么采用无人设计,原因也很简单。
这是一艘单程飞船。
飞抵小行星带,并释放人工黑洞后,它的使命便完成了,不需要也无法返航。
而且这样还有其他好处,不需要考虑人体的加过载,也不需要复杂的维生系统。
全船采用近距遥控+远距自动驾驶模式,一旦遥控延迟达到o1秒以上,便会由船上搭载的工业量子计算机接管控制权,按照预定的程序,结合人工智能逻辑自主判断进行驾驶。
“砾岩主席,‘黑海号’可以驶出船坞了。”
伶的话打断了砾岩的愣。
“再运行一遍自检程序。”
“收到,开始运行全部自检程序。”
过了足足半小时,伶才回答道:“自检已完成,所有子系统正常。”
砾岩点点头:“解绑所有锚固点,准备点火。”
“已解绑所有锚固点。”
“反应堆功率增大至5o。”
“已将功率提升至5o。”
“散热系统和磁流体电机工作情况如何?”
“散热系统温度正常、磁流体电机工作正常。”
“好,点火!”
砾岩断然道。
“收到,一至六号引擎,开始点火。”
视频画面上,“黑海号”
尾部,骤然喷射出长达数公里的蓝色尾焰。
黝黑的船身微微一颤,开始朝船坞外缓缓移动。
“关闭主引擎,调整姿态控制引擎,将方向设定为脉冲点火加器的点火支架位置。”
“收到,主引擎已关闭,正在启动姿态控制引擎。”
“黑海号”
侧面十多个小型电推引擎开始频繁地喷出蓝色的离子焰火,利用反作用力修正前进方向。
“航向调整已完成。”
“脉冲点火加器充能情况如何?”
“已充能完毕。”
“再次检查脉冲点火加器各导线圈磁通量,重点检查各计数器示数是否在正常范围。”
1小时后,伶抬起头:“砾岩主席,各计数器检查完毕,全部正常。”
“好,‘黑海号’开始减机动,准备进行支架对接。”
“收到,正在调换方向。”
通过另外一组位于加器上的摄像头,砾岩看到“黑海号”
一侧的全部偏转引擎开始全功率运行,在巨大的偏转力矩干预下,船身开始缓缓掉头。
同时,另一侧的偏转引擎开始小功率运行,逐渐抵消掉偏转力矩,让船身偏转度归零。
在两侧偏转引擎的紧密协同下,“黑海号”
完美地实现了掉头机动。
“2o功率,启动主引擎。
。”
“主引擎已启动,开始减。”
“姿态控制切换至自动控制,开始进行支架对接。”
“已将控制权切换至船载主计算机。”
“黑海号”
两侧的姿态控制引擎全部闪烁起来,开始对飞行轨迹进行最后的调整。
与此同时,主引擎的蓝色离子尾流越来越微弱,减即将完成。
“径向度现在是多少?”
砾岩紧张地问道。
“1米秒,o8米秒,o5米秒,o2米秒。”
“展开紧固爪。”
“已展开。
即将接触。”
话音刚落,“黑海号”
的尾部已经与加器底部,通过紧固器,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加器的激光射锥,已探入凹陷的人工戴森球缺口内,锥心则正好置于圆形位置。
砾岩松了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的脖子。
随后下令道:“各小组注意,对加器各模块进行最后一次检查。”
没过多久,大厅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回复声。
“导线圈状态正常。”
“激模块状态正常。”
“散热模块已连接环赤道光伏阵列,目前温度正常。”
“计数器读数正常。”
“能量限位器工作正常,限位值已设定完成。”
“砾岩主席,加器各模块正常,可以点火。”
砾岩闻言,站了起来,转身看向二楼的方向,朝头戴式麦克风问道:“议长,开始点火程序吗?”
“开始吧。”
耳机里传来贾珞简短有力地答复。
砾岩点点头,重新坐下。
在脖子上摸索一番,拽出了一把挂在项链上的小钥匙。
把钥匙插进指挥席侧面的钥匙孔,轻轻一扭。
桌子上一个金属盒子的顶盖随之自动开启。
里面静静躺着的,是一个4厘米直径,红色的圆形按钮。
不同于测试点火的软件启动方式,正式点火按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