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的目光从照片上移开。
照片上的两个人,笑得都很真诚。
“法赫德王子,是一位有远见的朋友。”基辛格说。
“他希望他的国家,能拥有石油之外的未来。”陈山接上话。
“陈先生,建设者有很多。”
“银行家,实业家,甚至慈善家。”
“但他们的建设,都在秩序之内。”
“而你,从一开始就在挑战它。”
陈山收回照片,放进口袋。
“博士,你说错了。”
“我挑战的,是旧的秩序。”
“布雷顿森林体系,那个已经死掉的秩序。”
陈山看着他。
“我只是提前看到了它的尸体,并且在尸体上,拿走了一些我需要的东西。”
“现在,我是在帮你建立一个新的。”
基辛格拿起那支钢笔,在手指间缓缓转动。
“我为什么要相信你?”
陈山说。
“日本。”
他吐出两个字。
“你们在逼他们。”
“你们越是用力,裂缝就越多。”
“田中信男可以顶住一次,但他背后的那些财阀,那些工厂主,那些失业的工人,他们会怎么想?”
“当他们发现,跟着美国走,只有死路一条的时候。”
陈山的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
“一个被逼到墙角的日本,会做什么?”
“一个工业体系被摧毁,经济再次崩溃的日本,会倒向哪里?”
陈山的手指,在桌上沾了点水,画了一条歪歪扭扭的线。
“这里是日本,这里是苏联。”
“他们离得很近。”
“一个绝望的民族,会做出任何选择。”
基辛-格转动钢笔的动作停了下来。
“强行打压,只会把日本推到莫斯科的怀里。”
“一个工业实力完整的日本,如果倒向苏联,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博士比我清楚。”
基辛格没有说话。
陈山继续说。
“与其打压,不如收编。”
“把他们的技术,变成你秩序里的一部分。”
“我来做这件事。”
陈山指了指窗外。
“就在香港。”
基辛格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
“亚洲发展基金。”
陈山说。
“由我的基金出面,整合日本,甚至西德的一部分技术。”
“在香港,建立一个‘亚洲技术中心’。”
基辛格的身体,动了一下。
他似乎想说什么,但陈山没有给他机会。
“这个中心,名义上,是我和日本人的合作项目。”
“但实际上,它的技术标准,它的产品流向,甚至它的人员构成,都可以由你来决定。”
“一个富裕的,亲西方的亚洲,对美国更有利。”
陈山看着他。
“博士,越南的战争,你们打得很辛苦。”
“军事上的失败,已经让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
“你们需要一个新的工具,来对抗这种渗透。”
“军事,已经证明了行不通。”
“那就用经济。”
陈山的声音,在空旷的餐厅里回荡。
“一个富裕的,亲西方的亚洲,才是美国最大的利益所在。”
“一个需要你们的技术,需要你们的资本,需要你们的市场的亚洲,永远不会倒向莫斯科。”
“这个亚洲,需要一个引擎。”
陈山的手,按在自己胸口。
“这个引擎,我来提供。”
基辛格看着陈山,看了很久。
餐厅里只有空调的声音。
“你是在要求美国,把亚洲的未来,交到一个香港人的手里。”
基辛格说。
“一个我们甚至不清楚来历的香港人。”
“我不是在要求。”
陈山摇头。
“我是在提供一个,对我们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一个管理亚洲的方案。”
“你们需要一个亚洲的本地经理人。”
陈山说。
“我,就是最好的人选。”
基辛格看着陈山。
对方提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完整的“亚洲战略”。
一个以香港为支点,以日本和德国的技术为杠杆,以东南亚的市场为目标,最终服务于美国全球利益的庞大构想。
而构想的核心,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
基辛格站了起来。
他走到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灯火辉煌的维多利亚港。
这里的每一盏灯,似乎都和窗前的这个男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的方案,很大胆。”
基辛格背对着陈山。
“那么